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逐“新”提“质”向深蓝:从海博会看中国海洋经济新图景

2025-11-04 09:5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风光渔融合 海洋装备海洋经济海洋能源中国海油海洋牧场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28日至30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海博会”)在深圳举办。本届海博会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了超过300家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企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峰会论坛,打造了一个海洋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展会紧扣数智化发展趋势,设立了海洋能源、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四大核心前沿展区,并延伸到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三大高潜力应用领域,构建了蓝色经济全产业链的创新图谱。

在海博会现场,上海证券报记者观察到,中国海洋经济正在数智科技的驱动下,向着逐“新”提“质”的方向转型。从实现跨界融合的绿色能源平台到攻克深海作业难题的智能机器人,从自主可控的大国重器到全链条协同的产业生态,一系列创新成果展示了中国海洋经济的新趋势。

新方案新装备:加深产业融合,重构作业逻辑

“以前,风电、光伏、养殖等行业各自为政,现在我们把它们‘拧成一股绳’,还能把电变成‘绿色石油’。”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指着现场一套漂浮式装置告诉记者。

他介绍,这台名为“渔光互补高密度聚乙烯(HDPE)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的产品,是一种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结合的绿色能源融合开发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华南地区海上浮式光伏融合开发从“无”到“有”的突破。潘细录透露,未来该项目将从100平方米的样机向8000平方米的规模化产品拓展,推进全球首个抗台风兆瓦级渔光互补浮式光伏技术方案。

“过去,深海潜水作业模式笨重且成本高昂,下潜深度还超不过30米。如今,我们的机器人仅需2-3人就能完成部署,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运维成本直接降低60%-70%。”深圳鳍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经理蔡子健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全新海工级高负载强抗流水下机器人。这款暂未正式发布的创新产品,不仅成功攻克了台风环境下的作业难题,还凭借“水下融合导航定位系统+无损检测”等核心技术,为海工场景作业模式带来变革。

在中国交建展位上,两艘“造岛神器”的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它们是刚在长江入海口下水的“通浚”轮和“浚广”轮,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超大型耙吸挖泥船。这两艘船的型号一致,设计长度为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相当于一次装满18个标准游泳池的总容量,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之重器”。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姜蘅芯介绍,除了容量大外,这两艘船采用北斗+5G技术,搭配自主研发的“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智能疏浚控制系统。“只要1名船员进行操作,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任务,实现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她说。

此外,潜蛟X100行业级水下机器人、海空一体化观测平台“海巢”波浪滑翔机无人机系统等一批技术领先的新产品、新系统展出,也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咨询。

新发展新趋势:海洋经济在数智科技驱动下转型升级

多位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的海洋经济正在经历从资源开发走向科技驱动、从近岸运营走向深海探测、从单点制造走向系统协同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数智科技正成为推动海洋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智能装备、数字化、人工智能正成为海洋产业的核心动能。”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莹对记者表示,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正经历从“靠海吃海”向强调技术赋能的方向转型升级。例如,利用先进技术探测、评估、利用海洋资源,减少浪费与环境损害等。“‘科技驱动’不仅意味着更智能、更高效,还意味着推动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可持续、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

还有部分专家表示,中国海洋相关产业正在实现从制造单个设备或单点技术突破向着打造生态系统的方向转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胡振宇告诉记者,过去制约海洋开发的“高压、高盐、高腐、低温、黑暗”等技术瓶颈,正被人工智能、新材料、深海装备等技术逐一突破,形成“可进入、可探测、可开发”的全链条能力。“这不仅是单点技术的进步,而是‘系统能力’的跃升。”他说。

自主可控也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地面开发装备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水下装备的技术攻关正在积极推进。未来,深海石油勘探开发装备的发展方向是追求100%的自主可控。”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邓常红表示。

他介绍,中国海油的“海葵一号”采用多点系泊系统替代了传统的单点系泊系统,实现了自主开发,成功降低成本。“未来,我们将向更深水域(深水)和更复杂地层(深层)进军,挑战更艰巨的开发环境,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突围,目标是即使对低品质油田也能进行高效开发。”

“中国海洋经济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规模效应、基础设施、技术突破’三大领域,正在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胡振宇说。

从海博会的现场可以看到,中国海洋经济正在数智科技的驱动下,向着逐“新”提“质”的方向转型,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荐阅读

中国海油携“海油名片”亮相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览会展示能源转型创新成果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11月3日,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览会在阿布扎比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中国海油携一系列海油名片亮相展会,向世界展示了从传统油气领域迈向绿色风光时代的坚定步伐与创新成果,生动诠释了能源转型的海油答案。传统与智能化双星闪耀 深海重器彰显实力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位于全景立体展墙正上方,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遥相呼应,彰显了... 2025-11-05

众企业最新涉海产品纷纷亮相海博会 硬核科技诠释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能源网获悉,为全国十五运采集深海可燃冰火种提供平台装备支持的中集蓝鲸1号,全球首个碳纤维索网结构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集光卓擎一号,在深中通道建设中屡创世界纪录的全球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性能最先进海底隧道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号,海上油气超级工厂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全球首发在即的鳍源科技8K超高清FIFISH E-GO影视级水下机器人……10月28日至30日,超300家涉海企业、科技企业集结深圳,亮出最新涉海科技... 2025-11-05

2025中国海博会海能大会系列论坛—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2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在深圳隆重开幕,这场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盛会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超300家行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峰会论坛,打造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作为本届中国海博会—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大会系列论坛之一,于28日下午成功召开,本论坛由大会组委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 2025-11-05

2025中国海博会海能大会系列论坛—海洋工程与装备技术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2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在深圳隆重开幕,这场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盛会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超300家行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峰会论坛,打造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平台。海洋工程与装备技术论坛作为本届中国海博会—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大会系列论坛之一,于29日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大会组委会、中国船级社(CCS)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海洋能源网共同主办,来自中国... 2025-11-05

2025中国海博会海能大会系列论坛—海洋新材料技术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28日,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在深圳隆重开幕,这场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盛会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超300家行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峰会论坛,打造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平台。海洋新材料技术论坛作为本届中国海博会—海洋能源融合发展大会系列论坛之一,于29日成功召开。本次论坛分为工程与装备材料专场和防腐技术专场,分别于上午和下午举行,工程与装备材料专场... 2025-11-0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