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10月28日,2025年第二届海洋能源工程技术与智能化大会暨ET03浅水/极寒工程技术和DT01海上丛式井技术体系成果研讨会在京隆重举办。此次盛会由中国海油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主办,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海洋能源工程技术的前沿发展与智能化转型之路。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张传江亲临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海洋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伊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致开幕词,表达了对大会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随后,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军,集团公司外部董事郭建新、邵开文、江正洪、于万源,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付晓飞,以及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谢玉洪、李根生等嘉宾依次入场,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周守为、李根生两位院士还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为大会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与广泛讨论。

张传江在讲话中着重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地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迈进,全力推动海洋能源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技术创新是筑牢海洋强国建设根基的关键所在,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勇于向关键技术难题发起挑战,在前沿领域和技术装备上争取实现更大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检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持续推动工程技术领域“双十大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并不断锻造系统性工程技术能力,确保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让科技创新成为海洋能源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谈及绿色发展时,张传江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将绿色转型要求全面融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始终。要稳妥有序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积极促进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海洋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顺利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让海洋能源在绿色发展浪潮中绽放新的光彩,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碧海蓝天。
关于深化智能转型,张传江指出,要牢牢把握数字时代的发展契机,加快推进数智海油建设进程。要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油气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勘探开发、工程建设、钻完井、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安全保障和能力提升,让智能化成为未来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赋能,助力我国在全球海洋能源智能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此外,张传江还着重强调了强化产业协同的重要性。他要求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个紧密相连、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科研机构、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建立起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和产业生态。只有通过携手合作,凝聚各方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才能共同推动我国海洋能源工程技术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能源产业集群,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本次大会以“碧海筑双擎 绿智赋新能”为主题,旨在全面总结浅水/极寒工程技术和海上丛式井技术成果,强化行业合作与交流,为培育和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凝聚强大的科技力量。在会议议程设置上,精心安排了一场主旨报告和两场平行专题研讨会,为与会人员提供了充分交流研讨的平台。与会人员围绕海上丛式井技术、浅水/极寒工程技术和自主装备智能化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大会还正式发布了“中国海油工程技术领域核心专有技术”和“海毅系统”。据了解,“海毅系统”是一个生产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平台,由工程技术部统筹部署,研究总院牵头联合相关所属单位共同研发而成。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集成管理和智能分析应用能力,能够构建起海陆数据联通枢纽,实现云边应用智能协同,有力地支撑了海上智能油气田建设,标志着我国海洋能源工程技术在智能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后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