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9 月 27 日 21 时 58 分,随着最后一记锤击声的落下,江苏国信大丰 85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历经数月的艰苦奋战,100 根单桩基础施工顺利圆满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意味着项目成功迈入了新的关键阶段,为后续风机安装工作筑牢了坚实基础,向着全容量并网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铸规模强技术,打造海上风电坚实根基
江苏国信大丰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 85 万千瓦,规划安装 100 台单机容量为 8.5MW 的风电机组。在风机基础设计上,项目全部采用大直径单桩结构,以充分满足海上复杂环境的诸多挑战。这些单桩的管桩直径范围在 7.5 米至 8.7 米之间,桩长从 66 米延伸至 98 米,单桩重量介于 855 吨到 1653 吨,入泥深度则在 46 米到 67 米不等。整体工程不仅规模宏大,更展现出较高的技术含量与卓越的结构强度,为海上风电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破难题谋突破,攻克复杂海况施工难关
该项目所处海域潮差大、流速高,施工难度极大,堪称海上风电建设中的“硬骨头”。然而,建设团队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功开辟了六个单桩基础施工作业面。他们巧妙融合船机装备性能与施工工艺,针对每个机位精心定制“一机一策”专项方案,持续优化单桩施工技术,大幅提升其适应性与可靠性。在 H1-17 机位施工中,面对 -2.5m 极浅泥面标高这一难题,起重船精准定位与稳定性控制面临巨大挑战。但技术团队凭借精湛技艺,通过实时监测浅滩潮汐水位与海流冲刷数据,精准把握作业窗口,巧妙调整沉桩顺序,最终成功将重达 1155 吨的大直径单桩贯入海床以下 64.5 米深的持力层,一举攻克浅滩机位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难关,有力保障了工程的连续高效推进,展现了建设团队在复杂海况下攻坚克难的卓越能力。
严质量琢精度,树立行业施工质量标杆
项目始终将质量视为生命线,严格执行工艺与安全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差分 GPS 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先进的单桩倾斜度修正控制技术,对单桩基础的倾斜度、贯入度和桩顶标高等各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根单桩都达到卓越标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上风电工程中,单桩基础施工的桩顶法兰水平度通常要求控制在 3‰以内。而本项目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技术,成功将平均桩顶法兰水平度控制在 0.67‰,这一成绩远高于行业标准,充分体现了项目在精细化管控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整个海上风电行业树立了新的质量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