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上光伏怎么建?标准不能少

2022-10-31 09: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可再生能源 海上光伏项目
海上光伏标准化体系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海上光伏的海域使用、开发施工和相应的产品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随着浙江、山东、辽宁等省份相继推出鼓励措施,海上光伏正在逐步从规划设想走向落地尝试。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开展风电光伏标准体系完善行动。依托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实证实验平台的作用,抓紧补充完善一批标准,形成完善的风电光伏技术标准体系。

作为新兴的光伏开发形式,海上光伏要如何建立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呢?

多地推出海域使用相关标准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确权海上光伏用海项目近30个,涉及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广东等地。在鼓励海上光伏发展的省份中,对于相应海域使用的标准已经有了初步尝试。

不久前,山东省海洋局印发了《关于推进海上光伏发电项目海域立体使用的通知》,对于海上光伏项目的用海选址、用海方式和范围等作出了规定。例如,对于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项目中的桩基和光伏方阵,《通知》指出,用海范围以项目最外侧光伏板垂直投影外扩10米为界;当光伏方阵垂直投影的外缘线距离最近的围海养殖、盐田的堤坝不足10米时,以堤坝内侧坡脚线为界。项目中的海底电缆、用海范围以海底电缆外缘线向两侧外扩10米为界。

同样,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在《关于规范光伏项目用海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对开放海域的桩基式光伏项目的用海提出了相应要求。例如,针对光伏阵列离岸距离,即光伏阵列边缘处离海岸线(包括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岸线)的最近距离,控制值为距离人工岸线不小于100米,距离自然岸线不小于200米;针对光伏阵列投影面积比,即各光伏阵列垂直投影面积总和占项目用海总面积的比值,控制值为不超过65%。其中,光伏项目用海总面积包含光伏阵列、逆变箱、集电电缆、检修通道、消浪设施、升压站等主体工程使用的海域面积及其他预留空间。

数据积累与多领域协作是关键

记者发现,在海上光伏的探索实践中,目前,桩基式光伏项目居多,漂浮式光伏项目仍比较少见。

“产业内部对海上光伏项目的探索经验比较有限,桩基式项目可以参考一些水面或地面光伏项目的数据,而漂浮式光伏项目无法直接复制内陆水域漂浮项目的方案设计,需要企业通过实证和示范项目获取,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中能众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晓鸣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实证项目的逐步落地,依托更多数据,推动漂浮式项目从零到一的转变,为日后的标准化工作打下基础。”

“数据是促进海上光伏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张晓鸣表示,建设海上光伏和陆上光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海上光伏要考虑风浪条件的变化。海域不同,风浪条件不同,所需技术方案不同,阵列设计、锚固方案设计、消浪设施的选择都要根据实地情况确定。“同时,海上工程作业也是一个难点,情况复杂,在制定产业内部统一标准之前,需要将前期工作做足做好,掌握更多的数据,让海上光伏建设有据可循。”

此外,海上光伏的开发建设涉及电力电子装备、材料学、力学、海洋工程、化学、生物学等多个专业,广东永光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韵琳指出,海上光伏电站的设计已经超出了传统电力设计院的专业范畴,需要和海洋工程的相关单位合作,共同推动海上光伏建设和相关标准建立。

应统一标准避免资源浪费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在海上光伏初兴之时,同步推进海上光伏产品、技术以及施工的标准化十分重要。“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手机充电线和充电器已经有了大致几个固定类别,各个企业推出的产品的功能或许不一样,但尺寸、插口都是符合产业标准的。统一后的优势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还可以促使企业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和发展。海上光伏标准化的意义正在于此。”

“海上光伏属于可再生能源领域里面的新兴事物。在发展起步阶段,国家层面就提出‘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可谓想在前,走在前。将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做好,将避免后续的无效率作业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林伯强同时指出,将示范工程作为研究和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平台,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发展,建立起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桥梁,为海上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阅读

山东:到2023年底基地在运在建光伏装机300万千瓦以上

2月7日,山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全面启动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创新采煤塌陷地产业治理新模式,加快打造生态修复、产业融合的“光伏+”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工济宁时代永福、菏泽中鲁等项目,建成华电肥城、华能嘉祥等项目。到2023年底,基地在运在建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2023-02-08

山东: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新增风光大基地项目

2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暨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二批)的通知》。 《通知》指出,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加快2023年提前下达的2184亿元专项债券发行,力争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煤炭储备设施、抽水蓄能电站、深远海风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村镇可再生能源供热等领域项目谋划储备,新增支持煤炭储备、新能源以及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优质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 2023-02-06

山东: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光伏项目,做好用海手续办理

根据通知,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重点推进国家能源渤中B2、国电投半岛南U1等项目。积极推动中广核烟台招远HG30等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展漂浮式海上光伏试点示范。大力推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积极争取华能沾化滨海渔光互补、国电投寿光多能互补等项目纳入国家新增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并加快实施。推进中鲁菏泽光伏发电、济宁时代永福渔光互补项目等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项目建设。适度推进陆上风电项目开发。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 2023-01-25

重磅!全球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成功发电

记者从国家电投获悉,10月31日,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实证项目成功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投用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验证了浮体、锚固、发电组件抗风浪能力和海洋环境耐候性,验证风光同场并网的技术可行性。 2022-11-03

全球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发出第一度电

据悉,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海上漂浮式光伏电站示范项目是山东省首个重点支持的“风光同场”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家电投山东分公司牵头揭榜挂帅的重点任务。项目的成功发电,标志着该项任务完成重要阶段性目标,实现了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项目研究的重要突破。 2022-11-02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