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促进中国软实力提升

2023-04-11 16:23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海洋文化 海洋强国

国家综合实力包含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指传统的军事、经济实力等,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等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表现形式是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论语·子路》记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孔子在这里讲的“近悦远来”便是指对外吸引力,即软实力。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将会极大提升中国的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凝聚力,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大幅度提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既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为指引,也要为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服务。 应该把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能缺少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它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随着软实力重要性的愈发提升,文化建设与海洋经济、军事实力建设是同等重要的。就其对内对外吸引力和凝聚力而言,海洋文化建设更重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国际话语权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政治地位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国际话语权具体体现为国际话语的议题设置力、传播辐射力、理念引领力、形象影响力、方案贡献力以及制度创设力等方面。

一是必须增强中国国际议题的设置力。 国际议题设置力主要体现为议题的影响力,即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国际重视和接受。

二是必须增强中国国际传播的辐射力。 国际传播辐射力体现为国际媒体品牌化发展水平,分众化、精准化、在地化传播的能力,以及协同发声辐射国际社会的能力。中国媒体需提升自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打造自身的品牌与影响力,提升协同效应。研究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的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可以走向国际社会,积极发声,逐渐形成多元主体传播的新格局。传播辐射力的提升有赖于传播手段与传播技巧的改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中国对外媒体在分众传播、精准传播、在地传播的传播方式以及全媒体与融媒体等传播手段取得良好成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对外传播中,中国应更加重视协同并进,在多元主体参与、及时发声,讲事实、讲道理、讲情感、讲故事,争取民心沟通、融通中外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效。

三是必须增强中国理念的国际引领力。 国际理念引领力体现为外交原则理念被国际社会响应、认同并写入国际文件中所产生的引领能力。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家和负责任大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四是必须增强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力。 形象影响力体现为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认同度与亲近度的能力。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以及公众对于我国海洋理念的理解深入,中国的海洋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五是必须增强中国国际方案的贡献力。 国际方案贡献力体现为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倡议与实施中国方案的能力。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将使中国提出有关海洋治理与合作的倡议更具有文化积淀,使中国倡导的包含“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案更容易为国际社会接受。六是必须增强中国的国际制度创设力。国际制度创设力体现为中国创设相关国际机制与规则的能力。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竞争”。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有助于中国增加制度性话语权,通过创设有关海洋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改革和转变现有国际机制,使有关海洋的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对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和谐海洋”的美好愿景具有世界性和时代性的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协同治理理念,超越了单一国家和利益主体的狭隘利益观,寻求通过国际社会在海洋事务中的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治理挑战。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旨在共享海洋发展红利,通过各层级、多领域的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拓展合作范围、扩大合作的共同利益,持续共享海洋的空间和资源利益,进而夯实合作基础并实现人海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把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提升到新阶段,使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使中国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不仅有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以海洋工业实力作为支撑、以外交作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方向,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

需要提升各国对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接受程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将拓展我国国际传播的海外布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和平、和谐、包容的海洋观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影响力,使这些话语以及理念逐渐上升为国际共识,逐渐为国际社会熟知与认可,也可以促使中国提出的这些理念为国际社会所响应,并被写入相关国际文件中。

推荐阅读

聚焦“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全力以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过去一年,海油工程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全力以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担当作为,为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力量。01深水油气技术源头解卡海油工程以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为主线,以重大工程为载体,自主技术实现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单点系泊系统、深水半潜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技术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取得系列成果,基本掌握了1500米级水下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基本具备了1500米级水下系统... 2023-04-11

首届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在青岛蓝谷盛大启幕

经略海洋,智汇深蓝。2023年4月10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在青岛蓝谷盛大启幕。 2023-04-11

中国海油:能源报国新征程 矢志一流再攀峰

距离海南岛150公里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巍然矗立,如今这个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保持高产稳产之势累计产气量已突破30亿立方米。不负殷切嘱托 奋楫蓝海潮头总有一些时刻,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考察时视频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诚挚问候一线海洋石油工人,嘱咐他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 2023-04-10

关于召开202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高端研讨会的通知

汇聚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领域高端智力,搭建海洋环境保障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业务系统开发和信息产品研制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我国自主保障能力提升,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2023-04-06

海油工程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近日获悉,由海油工程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 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操作 第2部分:非粘结挠性管系统》(GB/T 21412.2-2022)(以下简称非粘结挠性管系统)已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由海油工程、中海油研究总院共同起草完成。非粘结挠性管系统标准共包括非粘结挠性管设计、材料、制造、测试、文档、标识和包装的七个方面的最低技术要求。适用情形带端部配件的非粘结挠性管;甜性和酸性介质,包括油、气、水和各类化... 2023-04-0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