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油气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2日,南海东部海域传来喜讯,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成功投产。这是南海首次实现4000米以上深层油气田的规模化开发,高峰日产油气超过2800吨油当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坐落于深圳东南约199公里的珠江口盆地海域,平均水深约112米。项目采用了我国首座海上智能钻采平台——惠州26-6平台,以及经过全面升级改造的南海奋进F...
2024-12-03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2日,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南海首次实现4000米以上深层油气田的规模化开发。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位于距离深圳东南约199公里的珠江口盆地海域,平均水深约112米,计划投产19口开发井,其中采油井2口,采气井17口,高峰日产油气超过2800吨油当量。项目应用的惠州26-6平台,是中国海油首个装备了“超级大脑”的海上智能化钻采平台。
2024-12-02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1日,由中海油服自研的我国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获中国海油科技进步一等奖。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一个国家或石油公司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购买、租赁进口拖缆油气勘探装备费用较为昂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深水油气藏的勘探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2017年起,科研团队围绕作业深度、勘探精度、系统功能等难题,持续开展深水地震勘探成套装备的研发工作。
2024-06-12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29日-30日,在2024年南海东部油田科技活动周上,一场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成果推介交流会获得大家的热烈关注和参与。本次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成果推介交流会是中国海油油气科技创新支撑体系,2024年科技成果推介专项工作实施计划的重心之一。交流会上,东海石油研究院地化成藏首席工程师——赵洪,介绍了西湖凹陷在构造破坏区、中南翼部和走向斜坡深层/超深层取得的创新认识和勘探突破,丰富了弧后盆地优质储...
2024-05-31
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渤海超5000米的地层钻探发现一口高产油气井 ,测试日产油气当量近1400立方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深层油气探井日产最高记录,为进一步勘探海洋深层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4-03-26
海洋能源网获悉,中国海油8日宣布,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该油田是全球核杂岩型凹陷最大的商业发现。开平南油田位于南海东部海域开平凹陷,距离深圳市约300公里,平均水深超过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发现井钻遇油气层100.6米,测试平均日产油气超过1000吨油当量,刷新了我国深水深层油气测试产量纪录。
2024-03-08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2月25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深层油气勘探再获发现,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新钻探井测试产能创新高,新增油气探明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油田。
2024-02-26
我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较大,目前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70%和45%,深层油气的勘探开发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深海、深地钻探过程中,高温、磨损、腐蚀等多因素强耦合导致钻探机具关键运动部件的服役寿命急剧衰减。金属陶瓷是由难熔金属化合物和粘结金属由粉末冶金法烧结而成的一类复合材料,因兼具陶瓷的高强度、耐腐蚀和金属的高韧性、抗冲击等优点,被作为耐磨强化材料广泛应用于径向轴承、扶正器、万向轴等部件的摩擦接触面上。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强韧、耐磨、耐蚀性能的协同提升是深海、深地钻具运动部件延寿的关键。
2023-12-27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发起的深层油气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深层油气创新联盟是以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由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组成 ,旨在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促进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发展,为深层油气低成本、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2023-10-07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实现1000口井作业、100万米钻井总进尺,关键作业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生产线投产,将大幅提升深海深层油气藏勘探精度;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并网投产;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用……近段时间,中国海油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打造一流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在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