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18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发布。文中提出,针对【海洋产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海洋等部门应当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加强海工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海洋新材料研发应用,促进海洋生物医药创新,推进海上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2024-06-19
近年来,海洋设施和海上交通工具外层防污涂料进口受阻,海上交通工具粘附藤壶类海洋生物导致行驶速度减缓、能耗增高;进港维修时清理粘附的海洋生物(藤壶类)以降低航行阻力,实现节能、防腐的的工作难度加大。因此,研发新型海洋防污涂料可以有效缓解海洋生物粘附给海上交通工具及海洋设施带来的巨大负担,实现节能降耗、替代进口。对于军工、民用和国家海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可以来了解一下辽宁女娲研发的新型海洋防污涂料。
2024-06-18
海洋能源网获悉获悉,为助力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东省财政厅将统筹安排超40亿元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科技等重点工作,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提供有力财政保障。据悉,为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海上风电持续高效安全开发利用,推动广东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大关,2024年广东省财政新增安排7.5亿元海上风电补贴。另安排3.7亿元支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海洋...
2024-06-13
中法计划依照两国已批准的国际公约,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采取相关行动。两国支持“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两国认识到《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下称“BBNJ协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包容和全面的国际海洋治理支柱之一。两国承诺为BBNJ两国通过能源对话就海洋可再生能源生产,特别是两国迅速发展的海上风电和漂浮式风电以及潮流能、波浪能交换意见。
2024-05-08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19日,湛江海洋产业创新中心在湛江湾实验室揭牌成立, 作为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湛江海洋产业创新中心集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升级、基金投资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科技研发高地和服务平台。该中心将立足湛江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专注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技术、深远海养殖、智慧渔业、海洋能源、海洋信息等多个前沿领域,重点开展谋划湛江海洋产业布局、引领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打造海洋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平台、搭建海洋产业特色中试平台、成立
2024-04-25
着力突出新制造。 培育壮大海洋高端船舶和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三大基地”。
2024-04-11
海洋能源网获悉,台湾航运公司阳明海运公司已决定在其船队中采用海洋生物燃料,以应对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据了解,该燃料的采用始于杨明的1,805 TEU集装箱船YM Inception和 6,600 TEU 集装箱船 YM Masculinity。具体来说,YM Inception于3月7日在香港加注了生物燃料,而YM Masculinity于3月8日在新加坡获得了生物燃料。这些船只目前分别部署在日本往返台湾、香港、越南和泰国的服务(JTC)和远东往返中东的服务(CGX)上。与能源供应商Chimbusco
2024-03-12
海洋中生长着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会改变金属一海水界面的状态和介质性质,对腐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海生物的附着会引起附着层内外的氧浓差电池腐蚀;某些海生物的生长会破坏金属表面的涂料等保护层,在波浪和水流的作用下,可能引起涂层的剥落;某些海洋生物寄生于管道黏泥中,其生理作用产生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加快金属腐蚀速度。
2024-03-08
溶氧量 海水中溶解氧的存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按照溶解氧垂直分布的特征,通常把海洋分成3层:a表层,风浪的搅拌作用和垂直对流作用,使氧在表层水和大气之间的分配较快地趋于平衡。个别海区在50m深的水层之上,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出现了氧含量的极大值。b.中层,表层之下,由于下沉的生物残骸和有机体在分解过程中消耗了氧,使氧含量急剧降低,通常在700~1000m深处出现氧含量的极小值。c.深层,在氧含量极小的水层之下,氧含量随深度而增加。海水中溶解氧含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有密切关系:水温、盐度升高,溶解
2024-03-08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韦建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福建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建成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平潭)等百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种业、海洋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但在现代化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信息化技术、海洋测绘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和不足,海洋科技的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亟需突破。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