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新闻
近年来,中海油服高度聚焦自主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构建产业链和创新链,逐步完善制造体系,全力推进海洋油气地震勘探装备国产化。其中于2020年投产的“海亮”小道距固体电缆已应用近两年,完成超过11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和1500公里二维地震资料采集,努力实现自主海洋油气地震勘探装备“攻出来、用起来”的目标。中海油服将持续提升海洋油气勘探重大装备能力和完善配套技术体系建设,坚定不移为推进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2022-08-29
7月29日,烈日炎炎,江苏省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区内,一艘红绿相间的巨型船舶静静地停泊在岸边,大型机械隆隆作响,伴随着这片此起彼伏的轰鸣声,记者登上这艘看似普通却承载着特殊意义的船舶。这是一艘由国际能源公司bp、法国油气工程服务商德希尼布能源(Technip Energies)以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以下简称“中远海运”)旗下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合作建设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
2022-08-20
8月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中心平台在珠江口盆地完成整体浮托安装,这标志着我国超大型海洋油气生产设施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2-08-02
6月14日,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海洋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简称“OEGIS”)在渤海海域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融合发展潜力分析中成功应用,这是继5月26日该系统获得国家正式授权登记后的应用新突破,标志着中国海油已具备海上风电场选址规划的能力,将对海上风电资源获取、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2022-08-02
记者昨天(7月14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标准化设计建造无人油气生产平台的上部组块在珠江口盆地完成海上安装,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标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无人平台是海上无人驻守的油气生产平台,恩平10-2平台是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无人平台。平台减少了油水处理系统、公用系统、生活楼、模块钻机等大型设备,重量仅为传统平台的三分之一,甲板面积为传统平台的二分之一,设施设备维保工作量降低三成,每年可节省运维成本超千万元。
2022-07-15
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累计获探明储量约400亿吨,探明率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海洋油气生产始于20世纪40年代,从区域上划分,海上石油分布可归纳为“三湾、两海、两湖”。 “三湾”即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几内亚湾;“两海”即北海和南海;“两湖”即里海和马拉开波湖。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累计获探明储量约400亿吨,探明率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2022-07-05
水下采油树系统是海上油气田生产的核心设备,它连接了来自地层深处的油气和外部的油气运输管道,通过它可以控制油气的开采速度、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情况。长期以来,我国水下采油树系统依赖进口,此次投产的采油树重量达到55吨,由超过2500个零部件组成,具备安全隔离储油层、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等功能。
2022-06-15
近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2-06-12
该标准是研究总院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研发团队在海洋钻井隔水导管、深水浅层钻井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研成果走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成功实践。隔水导管是海洋钻井的“咽喉要道”,是所有海洋油气井建井的必备结构物。ISO 3421旨在为全球海洋石油工业提供海洋隔水导管入泥深度精确预测、稳定性校核与施工控制等技术,适用于浅水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2022-06-07
6月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天津临港特种装备制造场地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