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工程新闻
油气开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深海中信号、电力等传输困难重重。水上控制系统要想与水下生产设备取得连接,水下脐带缆是重要的通路,它也被喻为水下生产系统的"神经线"。前不久,在天津特种设备分公司,海油工程首台深水高压高温电光液集成水下脐带缆终端设备(UTA)交付,它是脐带缆的神经中枢,在脐带缆和水下设备之间实现机械、液压、电气、光纤的连接,并为脐带缆的钢管、电缆、光纤提供终端接口,为水下生产系统提供生产支持保障。电光...
2023-08-01
由海油工程执行作业的国内首艘海陆一体化智能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23”在陆丰12-3油田回接成功,标志着海油工程在深水油气田浮体设施系泊系统安装设计和施工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对于加快推进我国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25
记者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获悉,近日,由海油工程负责工程总承包的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中心平台在青岛场地成功装船,即将奔赴渤海西部海域,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阶段,标志着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20
7月13日,由海油工程承担的水下多功能管汇工程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我国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关键进展,对于推进国内水下生产系统研发制造、自主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下管汇,主要分布在海底的井口群之间,被喻为水下油气枢纽站,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项目中应用的水下多功能管汇此前一直由国外厂商设计,其整体设计技术和关键部件一直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
2023-07-14
7月10日,由海油工程负责工程总承包的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万吨级中心平台在青岛成功装船,接下来将进入海上安装和联调阶段。标志着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此次装船的中心处理平台高32米,长65米,宽56米,投影面积近9个标准篮球场大小,配备一座可以容纳120人,同时工作的生活楼,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一体的8腿多功能,综合海洋油气平台总重量达12000余吨,相当于1万辆家用小汽车的重量,为一期项目最大组块。...
2023-07-12
近日,海油工程深技服公司多功能海洋工程船建造项目获得批准,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水下工程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该项目总投资估算(含增值税)约为4.89亿元,计划2025年12月交付使用,该船总长约126米,型宽约28米,最大吃水约6.8米,甲板面积约2000平方米,配备了一台最大吊装能力400吨的主吊机和一台50吨的辅吊机以及DP2级的动力定位系统,确保良好的船舶操控和定位能力。该船主要功能定位包括水下结构物和柔性管线的安装和维修、水下脐带缆和电缆的铺设...
2023-07-11
重磅消息!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高校创新资源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构建创新生态,由海油工程主办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多所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参与的首期产研用高端技术论坛海底管道与深水立管专题召开在即。7月11日 13:45,小伙伴们欢迎入会不见不散~论坛议程
2023-07-10
近日获悉,由海油工程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桩腿对接缓冲装置》(GB/T41960-2022)已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桩腿对接缓冲装置(Leg Mating Unit,LMU)是浮托安装中的关键装置,可以缓冲平台组块与下部基础之间的碰撞,减少组块与基础结构对强度的要求,是平台浮托安装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对于大型组块整体安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集团公司科技项目LMU国产化及示范应用研究成果,将公司的技术、经验和思路融入国家标准,可有效整合国内资源...
2023-07-07
近日获悉,由海油工程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桩腿对接缓冲装置》(GB/T41960-2022)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恒为检验检测认证(河北)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编制。
2023-07-07
6月28日,青岛公司与特种设备分公司代表海油工程携手亮相2023年东亚海洋博览会,同参展的其他企业和机构共筑蓝色·海洋·科技展示平台,共享本次海洋产业国际聚会。行业大咖齐聚 共绘产业新蓝图本届东亚海洋博览会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蓝色·海洋·科技为主题,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指导,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海油、中国船舶、比亚迪、中国海洋大学等6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应邀参...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