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海油工程承担的“水下多功能管汇工程化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我国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关键进展,对于推进国内水下生产系统研发制造、自主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下管汇,主要分布在海底的井口群之间,被喻为水下“油气枢纽站”,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项目中应用的水下多功能管汇此前一直由国外厂商设计,其整体设计技术和关键部件一直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
该课题由海油工程牵头,联合国内院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历时四年时间,课题组克服了研究难度大、界面管理复杂等困难,采取科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理论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攻克了500米水深级水下多功能管汇、水平刚性水下跨接管、ROV操作和液压操作水下闸阀及1500米水平卡箍式水下连接器、水下多相流量计等关键水下产品的工程化技术,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相应工程化产品的研制,取得了国际权威第三方签发的产品符合性证书。
据悉,由海油工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测试的国内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于2022年6月在天津临港交付,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国内外20多家知名媒体直播和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2022年8月,该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示范应用到我国南海东方1-1东南区乐东气田开发项目,实现了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关键国产化核心装备从“0”到“1”的突破。
水下多功能管汇作为核心成果之一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利器,被国家能源局评选为“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工程化产品”。被评为2023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杰出科技创新成果奖。
这些成果的取得将为公司实现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技术工程化和产品自主化,提升公司深水高附加值,水下产品研发的核心竞争力等,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下一步,海油工程将以多功能管汇研发成功为契机,扎实推进国产化水下产业链发展,实现水下生产系统全流程、全周期自主研发,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