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风电新闻
浮式风电平台是一种可在水中漂浮并捕捉风能发电的装备,通过在浮体内部注水压载,实现在水中漂浮并保持平衡状态,以克服海水对风机基础的晃动作用。 “海油观澜号”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它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一体化集成作业是浮式风电平台陆地施工阶段的最后的环节,整个过程就是将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大型结构以搭积木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其中,相当于风机“大脑”的机舱重达260吨,吊装至塔筒顶端,使用的2000吨加强型履带吊跨距达到46米,吊高近140米,比世界著名
2023-03-27
3月26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珠海福陆码头拖航出海,并将前往海南文昌海域进行安装和调试。这是明阳智能继建成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之后, 再次研制、下线抗台设计难度最大、国内首次走向“双百”挑战的半直驱抗台型漂浮式风机。
2023-03-27
记者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海油观澜号”将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投产后,风机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2023-03-27
漂浮式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预计将迎快速发展,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从经济性角度出发,当水深大于60m时,多采用漂浮式。预计,预计2030年全球漂浮式新增装机将达7.9GW,2022-2025年、2025-2030年全球新增漂浮式装机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75%、45%。至2030年,欧洲累计漂浮式风电装机规模或超20GW,韩国累计规模或达9GW;至2035年,美国累计漂浮式风电装机规模或达15GW。
2023-03-21
上海院申报的课题为“海上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关键技术及其生物适应性” ,该课题将通过开展海上漂浮式风力机与深水网箱融合型装置及其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究,结合风电区域内生物适应性及其可持续产出机制,提出一种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模式 ,以期构建海上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新型方案,为风渔融合型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3-03-16
漂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这个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离岸距离超100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平台,管桩所用钢材全部采用湘钢钢板。
2023-03-16
为使浮式风电实现规模化,尽快降低浮动风电的平准化能源成本(LCOE)至关重要。DNV发布的《能源转型展望》预测,到2050年,浮动风电的平准成本将下降近80%。推动标准化、工业化、采用大型涡轮机、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对于降低平准成本至关重要。DNV对全球244家开发商、投资者、制造商、顾问和运营商展开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浮式风电将很快在不依靠补贴的情况下实现完全商业化。
2023-03-16
日前,法国浮式风电技术公司EoLink研发的金字塔形浮式风电设计EoLink(用公司名字命名)获得了西班牙开发商Acciona Energy和项目管理公司Valorem的新投资。这也为Eolink概念试点项目的实施扫清了障碍。
2023-03-13
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依旧是高频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目标以及“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等多项具体任务。
中国海油广大干部员工纷纷表示,在坚定扛起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责任的同时要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跨越工程,探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一体化开发新模式,着力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占比,积极培育新能源新产业,加强节能低碳全过程管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2023-03-11
Subsea7、Siem Offshore和Kongsberg Maritime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浮式风电项目的海上作业优化问题。
三家公司表示,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现有海洋作业方法和设备的能力差距,以便在未来十年内,在挪威大陆架和全球范围内稳健、高效地执行计划中的大规模浮式风电开发。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