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研究总院新闻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28日,中海油研究总院主办的裂缝性油气藏测井评价高端论坛暨“裂缝一号”成果发布会在京成功召开。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研究总院在裂缝性油气藏测井评价领域的最新成果——我国首个含不规则、微米级裂缝的“裂缝一号”大型物理模型。
2025-04-29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9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宋迎东一行莅临研究总院开展交流访问。中海油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立新主持了此次会议。双方围绕科研合作交流、创新平台建设以及深化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双方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合作。会上,田立新代表中海油研究总院对宋迎东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顶尖学府,长期以来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
2025-04-11
“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走向深水区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专家周守为,中海油研究总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钻完井)李中,受邀参加“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讲述中国深水油气开发迈入“超深水时代”,向“深蓝”要能源的奋斗历程。
2025-03-27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中海油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海上三甘醇工艺仿真与优化系统在深海一号能源站操控中心正式交付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生产在智能化方向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正式进入数字孪生驱动智能优化的新阶段。中海油研究总院攻关团队历时近8个月,成功完成三甘醇脱水再生系统数字孪生与在线优化技术的攻关与部署应用。该系统有效破解了传统天然气脱水工艺依赖人工经验调参的行业难题,可助力节省三甘醇脱水及再生系统操作成本,为我...
2025-03-26
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14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联合系统内外专业技术公司研制的液力透平余能回收装置顺利完成整机测试并交付。该装置将用于渤中19-6气田,可有效利用海上平台海水系统余压为平台供电,助力海上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
2025-03-18
李先杰,中海油研究总院海洋石油高效开发研究中心增产措施首席工程师,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生产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授权专利40余篇/件,参编著作2部,获得省部级、局级科技和管理奖项9项,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在现场试验应用,为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做出应有的科技贡献,获昌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集团公司直属党委“优秀党员”、研究总院“十大首席”“十佳员工”等荣誉30余项。
2025-02-20
海洋能源网获悉,中国海工于12月24日宣布推出其最新研发成果——虚实融合测试与认证服务平台1.0版本。这一创新平台旨在为海工装备的关键设备提供先进的虚实融合测试解决方案,并进行会标认证管理与服务。该平台由中国海工联合中海油研究总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中船第七0四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发。解决行业痛点长期以来,海...
2024-12-27
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12日,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领域传来喜讯,中海油研究总院联合有限天津分公司和有限湛江分公司研发的海上精细分层注气关键技术在渤海油田曹妃甸6-4油田现场试验中取得圆满成功。该试验由海油发展负责实施,调控精度高达95%,这标志着我国在气驱领域的海洋油气田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突破解决行业难题我国海上油田常用的分层注气管柱包括同心双管、平行双管和偏心投捞等类型,但这些传统技术存在吸气剖面不均匀、气窜...
2024-12-13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主持编制的《百千瓦级海上平台利用生产水温差发电系统工艺包》获得中国船级社(CCS)的原则性批准(Approval in Principle,AIP)证书。该工艺包的开发明确了关键工艺流程,确定了系统与设备的关键参数,为新能源技术与传统油气生产相结合提供了技术基础与关键路径。中国船级社依照《海上固定平台安全规则》等规范进行了独立公正的审查,认为送审文件符合规范的适用要求,概念合理且设计原则可行,决定授予原则性批准证书。
2024-12-06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13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联合重庆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自主研制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与地层风险评价一体化实验平台 (以下简称:实验平台)在重庆科技大学正式启动安装,标志着我国面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与地层风险评价的研究工作从理论探索进入实验验证的新阶段。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