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双碳”新闻

我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海洋能源网获悉,6月27日,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以下简称“漳浦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应用单机容量13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28台,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6台,投产后年设计上网电量可超1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万吨,这将助力福建提升迎峰度夏保供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 2024-06-28

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开工!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9日,黄海海滨码头,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开工”号令,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核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为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绿色能源保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2024-05-19

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及突围路径!

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实现高能耗、高排放领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 2024-05-17

中国海油“绿能港”7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完工!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油“绿能港”又有7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27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完工啦!其中1座位于金湾“绿能港”,于4月30日实现机械完工。其余6座位于盐城“绿能港”,于4月24日实现储罐工程完工。这些“超级气墩墩”投产后,“绿能港”的保供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2024-05-11

加快新型海洋能源体系建设

向“绿”而行,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含“绿”量。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向技术要支撑,充分发挥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要强化前瞻思维,围绕零碳负碳产业、高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深远海浮式风电、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低碳高效氢能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要强化全局观念,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开放的姿态应对技术革新,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做强用好“双碳”数字化平台,逐步提升数据质量和节能低碳管理运行效率。 2024-03-26

江增重工自主研制的海上平台高温有机工质膨胀机成功交付!

海洋能源网获悉,日前,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江增重工自主研制的海上平台高温有机工质膨胀机,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顺利完成出厂交付。该装置是某项目余热回收利用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的核心装备,是该集团首次运用,项目突破海洋钻井平台主电站烟气余热无法连续有效回收利用的局限,实现余热资源的高效、连续、充分利用,进一步降低平台碳排放水平,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该装置的顺利出厂交付,将加快推动海洋钻井平台设备国产化进程,为公司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03-20

全国政协委员胡松琴:继续关注海上CCUS

“我的提案继续关注海上CCUS。”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在介绍自己今年的提案时表示。 发展海上CCUS对于“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胡松琴认为与陆上CCUS相比,我国发展海上CCUS具有显著优势。 2024-03-10

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在粤构建“风光储氢”“电氢氨醇”全产业链布局

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18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市召开。作为扎根广东的全球新能源和绿色经济领军企业代表,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受邀出席会议。会上,张传卫表示,全球“双碳”进程加速和“净零机制”效应叠加下,清洁能源正在带动世界绿色工业革命,碳中和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这也为广东的能源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4-02-20

中国能建高层赴沪拜会上海市领导

1月12日,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一行赴沪拜会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双方就携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共同践行“双碳”目标,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 2024-01-15

“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及建议

根据IEA分析,二氧化碳封存场所的选址可能成为未来推进CCS的重要制约因素。从地质结构特点、沿海产业布局等方面看,中国具有显著的发展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的优势。01近岸海底地质结构适宜大规模封存全球陆上二氧化碳理论封存容量为6万亿~42万亿t,海底理论封存容量为2万亿~13万亿t。中国地质封存潜力约为1.21万亿~4.13万亿t,封存潜力较大。原国家海洋局于2008年启动“中国二氧化碳海底封存能力评估与风险控制技术预研究”公益性项目,对中国近海11个大型沉积盆地封存容量及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 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