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绥中36-1CEPQ平台累产突破100万吨 技术创新赋能海上油田开发

2025-05-20 09:04     来源:渤海油田     海上油气田海上油气平台油气田开发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渤海油田辽东作业公司传来喜讯,绥中36-1CEPQ平台累计产油量已突破100万吨大关。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二次调整开发项目——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绥中36-1CEPQ平台自2024年2月投产以来,作为该项目的核心平台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该项目通过新建中心平台和井口平台,重构老油田开发体系,精准挖掘潜力,有效攻克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难题,显著提升了油田的采收率和产能水平。

在产能建设过程中,辽东作业公司秉持“一盘棋”理念,创新采用“开发-调整”联动模式。通过推动多部门高效协作,前置关键节点,优化施工流程,为21口新增调整井的顺利实施和如期投产做好了充分准备,实现了开发井与调整井的无缝衔接。

面对油田边部区块原油黏度高、流动性欠佳的难题,辽东作业公司陆地采油工艺专业人员与平台方紧密配合,科学落实“一井一策”策略。他们创新应用储层电加热技术和井筒化学降黏工艺,推动平台部分稠油井产量大幅提升。其中,4口油井通过储层电加热技术,累计产油量已超3.6万吨。

此外,绥中36-1CEPQ平台在产能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平台对永磁电机进行规模化应用,下辖两座井口平台油井实现100%列装,既提升了产能,又降低了能耗。针对生产现场的“用能大户”,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智慧电伴热和感光照明技术,助力实现按需用能,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当前,渤海油田已构建起“双高-双特高”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绥中36-1等油田的二次调整实施、高含水期精细注水和稳油控水工作正在全面推进。绥中36-1CEPQ平台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借鉴和实践范例,也为渤海油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推荐阅读

中国海油“优智钻完井工程”:创新驱动增储上产新突破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段时间,中国海油加快优智钻完井工程的推广应用,各钻井团队聚力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效能提升,实现了作业效率的倍增,达到了提速提效降本的目标,推动增储上产取得了新成效。有限天津分公司:蓬莱油田5/10区开发项目的多项突破蓬莱油田5/10区开发项目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优智钻完井示范项目。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以优智为引擎,在油田开发中不仅大幅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还推动了一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 2025-05-27

中国海油青年突击队:铸就海洋能源开发的“青春名片”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油下发了《关于表彰中国海油金牌及优秀青年突击队的决定》。在这份荣誉榜单中,海油工程的蓝海焊匠青年突击队荣获中国海油金牌青年突击队称号,智能机器人青年突击队则被授予中国海油优秀青年突击队称号。这两支青年突击队在海洋油气装备领域,以卓越的技术创新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为我国海洋能源开发贡献了青春力量,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蓝海焊匠:焊接技术的先锋力量蓝海焊匠青年突击队在海洋油气装备的战场上,堪称六... 2025-05-27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前启动桑托斯盆地海上浮式生产

海洋能源网获悉,Petrobras确认,位于梅罗油田的FPSO Alexandre de Gusmão于2025年5月24日开始运营,这一成就比公司商业计划中预期的时间表提前了两个多月。这艘FPSO在从中国经过数月的航行抵达巴西后不到三个月便开始生产,油田的安装产能将从每天59万桶增加到77万桶,增幅达31%。FPSO Alexandre de Gusmão由Petrobras从SBM Offshore租赁,租期为22.5年。该装置每天可生产18万桶石油,并可处 2025-05-26

周心怀出席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 共商全球LNG产业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5月19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举办。中国海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应邀出席大会相关活动。5月20日,周心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观展。5月22日,他在全球LNG未来如何发展全体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中国海油在LNG领域的发展经验与未来展望。中国海油秉持稳油增气、向气倾斜总体策略,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率先在国内布局发展LNG产业。过去五年,海气产量年均增幅达9%,累计进口LNG超3.... 2025-05-23

南海西部海域首次成功应用虹吸式伴生气回收系统

近日,南海西部海域首个海上采油平台火炬“零放空”项目,文昌19-1油田虹吸式伴生气回收系统成功应用。实现伴生气100%回收,减少碳排放3.9万吨/年,正常生产工况下火炬可完全熄灭实现“零放空”。 2025-05-2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