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不断向深远海迈进。2025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发布了《海上浮动设施技术规则(2025)》《海上浮动设施检验规则(2025)》,并于4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这两部规则是我国首次针对海上浮动设施提出的技术和检验制度要求,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对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本次研讨会结合最新法规和技术动态,通过专家报告、政产学研互动讨论,进一步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我国海上浮动设施行业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段梦兰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是清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围绕海工产业技术和规则的新要求展开专题研讨,邀请各方代表齐聚一堂,体现了海洋工程领域“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思路。
海促会苏瞒执行秘书长表示,举办本次研讨会,一方面是为了服务涉海单位,分享有关最新技术动态;另一方面是提供交流与合作平台,法规编制者、技术研发者、产业实践者汇聚一堂、探讨交流,促进海上浮动设施在海洋新能源、深远海养殖、休闲文旅、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船级社深圳分社罗茂才总经理表示,海上浮动设施规则首次发布,不仅是我国海上浮动设施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支撑。中国船级社在海上浮动设施领域持续深耕多年,成功助力了多个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期待与业界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法规与技术的创新融合,为深圳的海洋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市海洋发展局成嶂旻副局长指出,全球海洋经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海上浮动设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能够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为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随后,中国船级社海洋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梁园华、研究部经理凌爱军,分别为现场听众详细解读了《海上浮动设施技术规则(2025)》《海上浮动设施检验规则(2025)》,重点围绕5大核心方向,一是强化系泊系统可靠性,针对长期固定系泊作业特点,提升复杂海况下的动态适应能力;二是细化环境设计标准,明确风浪流耦合参数及海域差异化要求;三是拓展新兴设施覆盖,将浮式风机、海上渔业养殖休闲设施等纳入规范;四是构建无人设施智能安全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平衡经济性与安全性;五是完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建立分级检验制度,对接国际标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彬彬向大家讲解了《浮式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与应用》。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就浮动设施系泊系统的设计和检验,技术规则和检验规则实施后对海上文旅综合体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检验规则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等内容展开了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