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中旬,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传来捷报——流花4-1油田首口调整井顺利投产,初期日产油量达230立方米/天。从方案设计到首口井见产,仅用时65天,高效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转化,充分释放了深水油田的产能。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四位一体”攻关体系的成功应用,唤醒了深水礁灰岩油藏的潜能。
流花4-1油田是南海东部海域最早发现的深水油田之一,勘探发现至今已有38年,开发历程近13年。该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断裂识别难度大,剩余油分布复杂,油井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极大。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构造-断裂-储层-动态”四位一体技术攻关体系,成功助力老油田焕发“新青春”。
礁灰岩油藏是由远古海洋生物(如珊瑚、藻类)的钙质骨骼经漫长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富含溶蚀孔隙和裂缝的储集体。当这些储集体被丰富的油气充注后,便形成了碳酸盐岩油藏。流花4-1油田属于深水礁灰岩油田,采用水下井口开发,开发和调整经济成本高、风险大。油藏中多种尺度裂缝发育,识别困难,油井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难以预测,油田调整挖潜难度极大。
礁灰岩油田的挖潜对于南海东部油田向深水领域接续挺进至关重要。“四位一体”攻关体系不仅有效推动了流花4-1油田的调整挖潜,还将应用到流花11-1油田主区的挖潜研究中,为深水礁灰岩油田产能规模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突破重重险阻的创新举措
1 “双管齐下”破构造谜题
针对礁灰岩构造起伏大的问题,研究团队将沿层速度反演和礁灰岩内部时深转换结合应用,成功将构造误差控制在5米以内。
2 “动静结合”锁断裂脉络
应用低频地震资料和高清成像测井,建立“地震属性-测井响应-动态验证”综合解释图版,提出“静态解释+动态验证”的断裂刻画思路。
3 “精雕细刻”塑储层架构
从礁灰岩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空间展布等入手,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完成了储层的精细化研究和评价。
4 “模式引领”解单井动态
开展礁灰岩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分析,精准划分剩余油类型,得到“双重介质”油藏底水锥进模式。
研究团队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努力以试验开发、整体挖潜、分步实施的“三步走”挖潜策略,实现礁灰岩油田的高质量开发,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