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上风电建设行业的优势品牌之一,中国电建凭借其从设计研发到施工运输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工程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全自动横位焊接技术(2020年6月)
中国电建成功研发了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全自动横位焊接技术。该技术通过视觉跟踪智能焊接,有效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采用双向坡口开设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利用“N+1”先分段后合组方案,攻克了超长超重钢管桩制作的难点。这一技术不仅保障了质量和效率,还让焊缝光滑如丝,为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等项目提供了坚实支持。
二、海上运输双层叠运技术(2022年4月)
中国电建创新性地开发了海上运输双层叠运技术。针对不同直径的塔架,设计了多种规格的工装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和手拉葫芦固定,实现了塔架的双层叠装,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稳定性。这一技术在国内首创,打破了直径5米以上塔筒单层运输的限制,并在越南金瓯海上风电项目中大放异彩,赢得了业内的高度赞誉。
三、海上风电塔筒超大直径塔筒分段模块化制作(2022年12月)
中国电建攻克了超大直径塔筒制作的难题。通过设计大型单筒节倒运翻转工装,实现了超大直径筒节的翻转组对,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设备投入。这一技术为单台重量超1500吨、直径超11米的大型海上塔筒制作提供了分段模块化解决方案,助力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等高效完工。
四、海上导管架相贯口自动化切割与高精度测量技术(2024年6月)
中国电建研发了海上导管架相贯口自动化切割技术。该技术通过先进的切割工艺,自动调整切割参数,确保切割精度,同时减少材料浪费。在总组合拢过程中,利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导管架的三维坐标,实时监测和调整高差,确保安装的精准性。这一技术在三峡沙扒基础修复项目、广西防城港导管架建造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赢得了甲方的高度评价。
五、海上光伏大型海上光伏支架加工制造技术(2024年7月)
中国电建攻克了大型钢桁架结构预组装与焊接控制难题,实现了超大面积轻型钢结构的一次成型合格。通过研究不同环境下的吊装和转移技术,提高了生产加工及吊运作业的适应性。这一技术在宁德海上光伏制作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展现了中国电建在复杂环境下的强大技术实力。
六、海上沉桩定位架立式建造模块化拼装技术(2024年10月)
中国电建采用履带吊与模块车联动的新工艺,通过模块车转运大型钢结构模块,减少了履带吊的移位时间,节省了80%的拼装时间。这一技术在华电三山岛六沉桩定位架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造效率,让模块化拼装变得像拼接乐高一样高效有趣。
七、海上法兰大型环锻件产业化生产技术(2024年10月)
中国电建针对大型环锻件的性能要求,制定了专门的锻造成型工艺,分析材料性能和显微组织,优化加热及热处理曲线。通过设计专用吊具和工装,确保了大型坯料的无缺陷和成分均匀性,有效减少了大尺寸下的塑性变形和缺陷产生。这一技术在三峡阳江青洲五海上风电场项目、酒泉金塔宝丰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展现了中国电建在大型环锻件制造领域的强大实力。
八、海上摩擦筒大直径薄壁钢结构高精度高效率拼装技术(2025年2月)
中国电建基于高精度三维建模,模拟生产组装过程,攻克了海上风电摩擦筒薄壁(厚度≤25mm)结构易变形、环缝拼接精度低等难题,实现了直径24米级筒体椭圆度误差≤1‰D。这一技术让24米大圆筒的拼装精度堪比月饼的圆润,为庄河V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九、海上风电基础施工及风机安装技术(2025年3月)
中国电建成功开发了海上风电基础施工及风机安装技术。通过双钩浮吊船完成大直径单桩沉桩施工,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翻身及沉桩难题;利用自升式安装平台完成高纬度大直径单叶片安装,为低温环境下大容量风机叶片安装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这一技术在庄河V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让风机安装如同在大海中“种树”,稳固而高效。
中国电建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不仅推动了海上风电行业的技术进步,也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