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三类核心技术!中国海油拿下亿吨级深层-超深层大油田

2025-04-01 11:58     来源:中国海油      海上油气田中国海油海上油气技术油气勘探
3月3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这是我国探获的首个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亿吨级整装油田, 对进一步夯实海洋油气资源基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惠州19-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平均水深100米,发现井钻遇油气层127米,完钻井深541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413桶,日产天然气6.8万立方米,通过持续勘探 实现 探明地质储量 超1亿吨 油当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南海东部油田 连续2年 获得亿吨级大发现。 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徐长贵表示:“近年来,中国海油加强南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理论及技术创新并获得重大突破。此次发现探明了目前南海北部地质储量规模最大的碎屑岩整装油田,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认识,展示了中国近海高地温、强活动盆地深层-超深层的巨大勘探潜力。”

这条“大鱼”是如何捕上来的?深层-超深层、碎屑岩,这些概念对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意味着哪些严峻挑战?中国海油应用了哪些核心技术拿下了这座整装大油田?

1、深藏在地底“混凝土”里的大油田

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通常把埋深超过3500米的 地层称为深层,超过4500米 的地层称为超深层。

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面临地质条件复杂、作业风险高等严峻挑战,勘探难度极大。

碎屑岩是储集油气的重要岩石类型,它是由岩石遭受风吹雨打、河湖海冲刷等自然营力后,破碎成碎屑颗粒,这些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碎屑岩由碎屑颗粒、填隙物和孔隙组成,结构与混凝土极其类似。

惠州19-6油田的油气就藏在碎屑颗粒之间的一个个小小的孔隙之中。

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面临高温、高压和复杂流体,带来的多重挑战。高温深埋背景下,碎屑岩储层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下,体积被极限挤压,油气藏身的孔隙也被极度压缩。在海上深层寻找大型碎屑岩油气田更是难上加难。

困难那么大,勘探人员是不是就没招了呢?当然不可能!

2、三类核心技术拿下大油田

海上深层、超深层的勘探难题,碎屑岩的钻探难题,低渗储层开采的排液难题……中国海油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最终突破了哪些核心技术,拿下了这座整装大油田?

捕捞“大鱼”三步走------- “找鱼”“架竿”和“捕鱼”

找“鱼”——勘探核心技术

人们常说,“石油存在于勘探家的脑袋里”。首先,脑袋要敢想!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南海东部油田的勘探家们也想收获属于自己的“大鱼”。

针对海上深层-超深层面临的勘探难题,“十四五”以来,研究人员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解放思想。老路走不通就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在大量试验和多轮攻关基础上,研究人员最终攻克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机制及深部油气保存机理等难题,创建复合陆缘盆地 深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 成功发现了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架“竿”——钻探核心技术

勘探家脑袋中的“大鱼”已经找到,但是,要想捕捞还需要架起钻井的“鱼竿”。

随着钻探深度不断向下延伸,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海油钻井团队坚持“优智钻完井”理念, 从管理到技术多方面发力, 精细调整钻井液性能,开展防漏堵漏专项工作,征服碎屑岩易漏的“拦路虎”, 并充分总结深层钻进特点,使用“旋转导向”与提速工具组合提高深层破岩能力。

惠州19-6油田已成功完成16口深井作业,钻井速度较首口井已实现翻倍增长, 创下单日最长进尺1691米的 南海东部油田新纪录, 形成了一套区域适应性强的勘探提速提效模板。

捕“鱼”——开采核心技术

“大鱼”能被轻易地捕上岸吗?那接下来就看我们的“虎鲸”了。

深层超深层储层普遍致密、低渗,油气流动困难,传统地层测试技术难以获得商业产能。中国海油勘探作业团队攻坚克难、智破困局,自主研发适合惠州19-6深层超深层油田的“虎鲸”热举高效排液技术 。

该技术有效畅通油气流动道路,充分释放深层超深层的每一滴原油,让低渗储层产出的原油“颗粒归仓”,为惠州19-6油田的油藏评价和开发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经测算,惠州19-6油田开采的原油提炼成汽油后,能满足百万级城市居民日常交通使用近 25年,具有非常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深层超深层 全球趋势引领前沿技术攻关

近年来,世界新增油气储量的60%来自深部地层。相比中浅层,深层-超深层具有温度高、压力大、油气成熟度高和近源成藏等特点,更利于天然气及轻质油的生成,而且资源量丰富, 勘探程度低, 是未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区。

“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大力推动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高效勘探,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创新地质认识、开拓新的勘探阵地,已取得开平南油田、 渤中26-6油田、宝岛21-1气田等 一系列深层-超深层领域 重大油气发现。 惠州19-6亿吨级油田的发现有力夯实里增储上产资源基础,将为中国海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进一步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中国海油超深水钻井创纪录 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再突破

4月16日,中国海油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南部海域某超深水探井以 11.5 天的钻井作业周期高效完成,打破了我国 3500~4000 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我国自主深水钻完井完整技术体系的先进性,更彰显了我国在超深水钻完井领域的优智技术实力,对推动深海油气资源规模性增长、加快深海油气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次项目的成功,离不开项目组的精心筹备与高效执行。项目组以前期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经验为坚实基石,紧密结合... 2025-04-18

垦利10-2油田平台间海缆铺设工程圆满完工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国最大规模海上岩性油田——垦利10-2油田的平台间海缆铺设工程圆满完工。这一重要工程为油田的智能化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区域,平均水深约为16.6米。本次铺设的4条海缆集成了高压电力传输与光纤通信功能,总长度达到36.6公里。这些海缆不仅承载着电力传输的任务,还肩负着光纤通信的使命,为油田的智能化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施工海域属于浅水区,海流变化莫测,海底地质复杂,且频发6至7级... 2025-04-18

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4月17日,中国海油首席科学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俞进出席仪式,并为首席科学家工作室揭牌。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谢玉洪也应邀出席了揭牌仪式。首席科学家工作室是中国海油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一... 2025-04-18

海上油气田余热制冷技术的创新突破:文昌19-1油田的绿色实践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由研究总院自主研发设计的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制冷系统在文昌19-1油田DPPA平台顺利投用,标志着海上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开启了变废为宝的经济性绿色低碳实践。作为总院创新余能利用系列技术之一,该系统将热和冷合二为一,实现了以热制冷的神奇转化,以近零电耗制冷的表现,为海上油气田开发打造了绿色制冷新范式。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科研团队的脚步,解码海上余热制冷技术应用的破局之道。余热梯级利用技术:变热为冷的七色宝莲针对... 2025-04-17

深水礁灰岩油藏开发的创新突破——流花4-1油田“四位一体”攻关体系成功应用

海洋能源网获悉,4月中旬,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传来捷报——流花4-1油田首口调整井顺利投产,初期日产油量达230立方米/天。从方案设计到首口井见产,仅用时65天,高效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转化,充分释放了深水油田的产能。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四位一体攻关体系的成功应用,唤醒了深水礁灰岩油藏的潜能。流花4-1油田是南海东部海域最早发现的深水油田之一,勘探发现至今已有38年,开发历程近13年。该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断裂识别难度大,剩余油... 2025-04-1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