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WindEurope年度会议上,挪威能源企业将展示应对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瓶颈的三大核心技术突破。
尽管行业仍面临成本高企与审批复杂化等挑战,挪威企业通过浮式基础设计革新、数字化运维升级及产业链协同,为加速全球浮式风电商业化提供了新路径。
从北海石油到风电革命的基因进化
挪威工程巨头Aker Solutions在将在展会上发布三款新型浮式基础结构,涵盖钢制与混凝土两种材质。这些设计基于北海油气平台建造经验,融合模块化制造理念,可将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降低30%。“我们的方案已通过Hywind Tampen项目验证。”Aker Solutions浮式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克里斯托弗·瓦尔斯塔德表示。该项目作为目前全球最大浮式风电场,47台机组为北海油气设施提供35%的运营电力需求。
新型浮式基础采用标准化连接节点设计,施工周期较传统方案缩短40%,并能适配加州、韩国等全球多海域环境。公司现阶段重点市场覆盖欧洲及韩国,计划2026年实现量产。
Aker Solutions三款新型浮式基础设计 图自Aker Solutions
数字化武装的"海上智慧大脑"
据了解,挪威企业将多项海上风电数字化解决方案。KONGSBERG的自主巡检无人机可实现风机叶片毫米级裂纹检测,Tampnet公司则将海军通信技术转化为5G水下监测系统,使深海电缆故障响应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挪威能源合作伙伴(NORWEP)专家克劳斯·尤德森指出:“挪威在海底变电站、智能连接器等关键设备的突破,既降低运维成本,也提升了基础设施防破坏能力。”
政策破冰与万亿级市场的黎明
尽管技术进步显著,行业仍呼吁政策支持。尤德森强调:“浮式风电LCOE目前是固定式项目的两倍,需要政府建立创新支持机制。”挪威气候部官员透露,正推动建立欧洲统一的浮式风电认证体系,目标将项目审批周期从7年缩短至4年。Aker Solutions数据显示,若各国审批流程标准化,到2030年浮式风电成本有望下降至50欧元/兆瓦时。
当前全球80%的海风资源位于水深超60米海域,浮式技术已成为深水区开发唯一选择。随着欧盟将浮式风电纳入绿色新政核心指标,挪威企业的技术储备或将在万亿级市场争夺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