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中国海油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达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连年增长!

2025-03-21 14:27     来源: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海上油气技术
探索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一个数字值得关注——中国海油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达100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连年增长!

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对科技创新活动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研发投入屡创新高,成为中国海油创新活力更加澎湃、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有力保障。

研发投入逐年递增的背后,是中国海油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以创新引擎驱动能源巨轮的生动实践。

技术储备让增储上产底气“更足”

3月6日,春风送来的一个好消息振奋和鼓舞了所有海油人: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勘探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是中国海油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之一。此次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意味着北部湾盆地潜山领域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也意味着中国海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中国海油勘探开发能力水平持续跃升,增储上产的“底牌”更多,“底气”更足。 而这背后,得益于 科研投入为核心业务持续填充知识库、技术库、人才库。

研发投入被中国海油用在“刀刃”上,其中包括联合攻关破解勘探开发堵点、难点。 近年来,中国海油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携手能源央企、民营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家单位,整合多方优势,实现技术互补和资源共享,共同攻克了系列关键专有技术难题,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重大装备制造的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增长动力。

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近年来越来越多体现在中国海油突破技术、理论难点的过程中。 在有限海南分公司,1个院士工作站、2个研究中心、2个实验室和1个石油学会的工作协同机制,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深海一号”能源站、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采油树在南部海域陆续成功投产,昭示着科研赋能增储上产焕发勃勃生机。

加强自主研发让关键核心技术“更强”

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2024年度“央企楷模”发布仪式上传来好消息:中国海油“璇玑”技术团队获“央企楷模”荣誉称号!

“璇玑”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技术。走进中海油服燕郊科技园制造中心定向随钻制造车间,规模化生产的“璇玑”全系列产品正在有条不紊地经过检测。

中海油服科技与信息部范伟介绍,近几年,中海油服的研发投入总体保持稳定,研发强度在4%以上。

“我们系统梳理了5个研究院、7个事业部、16条业务线、72个集群每个领域的产品图谱,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堵点、痛点、难点。”范伟说。

不止中海油服一家。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实施专业服务公司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和海油发展三家技术服务公司研发投入不断增长。

“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这句嘱托背后是对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建造等多项核心技术突破的期盼。 近年来,中国海油以加强研发投入方式,不断打通上中下游协同堵点,为自主研发制造设备、装备的试用、升级、迭代创造更多容错空间,也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拓展更多机会。

“集团公司系统布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已经初步建成覆盖‘水面、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能源技术与装备体系。”集团公司科技与数智化部相关负责同事介绍。

敢于先行先试让新质生产力“更活”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再次获得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直是中国海油科研投入的重要方向。 记者在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简称材科院)了解到,去年,材科院的三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了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基础研究奖,创下历年来奖项数量之最。

“我们目前在进行发泡聚丙烯专用料技术研究工作,这种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度以及优异的吸能、隔热和耐化学腐蚀性能,可用于漂浮式光伏、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油气储运等领域。”材科院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介绍,随着“低空经济”这一新经济概念的提出,他们还针对性地开展涂料、润滑油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

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材科院一直在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方法,研发方向从传统石油炼制、大宗化工品制造向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特种润滑油等方向转变。

“近三年,高端化工新材料研发投入增长率21.8%,高端特种润滑油研发投入增长率353%。”材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加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投入,是中国海油近年来科研投入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中国海油对二氧化碳封存、冷能、风电等新能源的投入越来越多,对数智技术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不仅为研发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为新质生产力先行先试、拓展路径、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了更大空间。2025年,集团公司将实施科研投入倍增计划,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中下游领域的科技投入力度。

“近年来,中国海油研发投入效果显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集团公司科技与数智化部相关负责同事介绍,“在局部领域,我们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转变。”

守住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正”,创海洋能源多能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 范伟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科技创造价值的这条路,我们还会走得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三类核心技术!中国海油拿下亿吨级深层-超深层大油田

3月3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这是我国探获的首个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 亿吨级整装油田, 对进一步夯实海洋油气资源基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01

中国海油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3月3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这是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大型整装油田,展示出我国近海深层—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潜力。惠州19-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距离深圳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100米。经测试,钻井日产原油413桶,日产天然气6.8万立方米。通过持续勘探,实现惠州19-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2025-03-31

超1亿吨油当量!中国海油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

3月3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发现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对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31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业绩: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5年3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业绩,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产经营成果显著2024年,公司油气净产量达7.268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其中,中国区域净产量同比增长5.6%,得益于渤中19-6等油气田的贡献;海外区域净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0.8%,主要得益于圭亚那Payara项目等的投产。勘探开发稳步推进公司全年共获得11个油气新发现,成功评价30个含油气构造。截至2024年底... 2025-03-28

我国海上第一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正式开钻

3月19日6时许,随着对讲机传来“启动”的指令,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响起设备轰鸣声,喷涂有蓝色“中国海油”字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 2025-03-2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