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攻克潜山!我国北部湾盆地涠洲10-5油气田获高产油气流

2025-03-12 11:41     来源:碳客Lab      海上油气田中国海油
近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位于我国北部湾盆地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近年来,中国海油加强复杂潜山成储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

为什么要攻克潜山?近年来有哪些重大发现属于潜山油气藏?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地面以下,有一座座“神奇的山峰”,它们由古地质运动产生后,历经沧海桑田深埋于地下。我们可以想象为地面以下的“珠穆朗玛峰”。这便是潜山。潜山上方沉积的地层像“包子皮”,把潜山内部充填的原油“馅”保护起来,形成了丰富的油藏资源。

潜山油气勘探热始于渤海湾盆地。自1975年任丘潜山油田被发现,渤海湾潜山勘探的研究就从未止步。而随着我国不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从渤海到南海,我国海上复杂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近年屡有突破。

渤中19-6大气田

“潜山+凝析油”组合世界罕见

2019年,渤海中部海域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渤中19-6气田的储层就埋藏在海底近5000米深的潜山里,宝贵的油气就藏在地下“山峰”交错分布的“头发丝”级别的细微裂缝中,不仅分布规律错综复杂,推动其采出的地层压力也不够充足。

“潜山+凝析油”这两个储层和流体条件的组合,让渤中19-6气田的开发难上加难。作为海上最深、最古老的含油气地层,由太古界变质岩构成的古潜山,不均匀发育的裂缝是其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这些裂缝往往只有0.01至0.1毫米宽,要精确定位它们的分布,识别“潜山真面目”。

目前渤中19-6气田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1.49亿立方米。气田采用“夏注冬采”的开采方式。为实现大气田高质量开发,渤中19-6凝析气田采取“整体布置、分步实施、试验先行”的总体开发策略,分试验区、Ⅰ期、Ⅱ期3个开发项目依次开发。截至2024年,渤中19-6气田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10亿立方米。

渤中26-6油田

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

2023年3月,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发现——渤中26-6油田,该油田为国内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2024年2月再次发布消息,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新钻探井测试产能创新高,新增油气探明地质储量超4000万立方米,推动该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突破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变质岩潜山油田。

渤中26-6油田的储层埋藏在海底几千米深的潜山里,所在的潜山形成于32亿年前,主要由变质岩组成,所在位置是伸展-走滑复合断裂持续强烈活动地区。传统理论认为,这种区域由于断裂持续强烈活动,深层油气藏容易被破坏而难以形成规模性油气聚集。

中国海油科研人员针对渤海强活动断裂带深层进行科技攻关,创新提出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推动渤海勘探主战场由浅部拓展至深部、显性潜山拓展至隐性潜山,指导发现了渤中26-6油田等多个亿吨级油田。

渤中13-2油气田

渤海海域“覆盖型”潜山勘探重大突破

2021年2月,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渤海获大型油气发现——渤中13-2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

渤中13-2油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40公里,平均水深约23.2米。渤中13-2油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覆盖型”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拓展了潜山勘探空间,对未来渤海及中国近海同类型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惠州26-6油气田

南海东部古潜山新领域重大突破

2021年初,中国海油对外宣布,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审定惠州26-6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为5000万方油当量,标志着我国珠江口盆地再获重大油气发现。惠州26-6油气田是我国首次在南海东部海域古潜山新领域获得勘探重大突破,一举打破了南海东部海域在潜山领域40余年无商业发现的历史,展示出该领域巨大的勘探前景。

2024年12月,作为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的惠州26-6油田成功投产,标志着南海首次实现4000米以上深层油气田的规模化开发。

涠洲10-5油气田

多技术融合啃下花岗岩“硬骨头”

2025年3月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相比渤海和南海东部,北部湾盆地的潜山油气藏有何特质?突破它又要克服哪些困难?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是中国海域勘探程度最高的凹陷之一。经过40余年的勘探开发,发现整装油气田的难度逐渐增加,亟须寻找新的储量增长领域。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潜山勘探程度低,其油气成藏条件也不明确。

近年来,中国海油加强复杂潜山成储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

涠洲10-5油气田,成为北部湾盆地首个花岗岩潜山油气勘探发现。

花岗岩潜山是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的“硬骨头”,面临着成山过程及成储机制复杂、花岗岩分布范围不明、有利储层预测难度大等三项难题,油气成藏庞杂。为此,勘探研究团队通过老井地层岩性复查、古生物鉴定、构造解析和地震反演等技术方法,确定花岗岩形成时代,明确花岗岩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储层发育机制与主控因素,成功预测花岗岩有利储层分布区。在钻探阶段,研发创新钻井技术与测试工艺方法实现储层保护,求取花岗岩储层准确产能,推动涠洲10-5油气田取得勘探突破。

多年来,中国海油加强复杂潜山成储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潜山成为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储量增长点。除前文介绍的油气田,还发现了锦州25-1、龙口7-1等多个潜山油气田。

推荐阅读

西江24-7平台导管架主结构成功合龙,海上油气开发再添“国之重器”

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18日,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在珠海海洋工程建造场地传来喜讯:西江24-7平台导管架成功实现主结构合龙。这标志着又一国之重器惊艳亮相,项目全面进入辅助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西江24-7平台是西江24区开发项目的核心设施,是一座无人智能平台。其上部组块和导管架分别在青岛、珠海两地建造,投产后将服役于南海东部西江油田海域,作业水深约90米。此次完成主结构合龙的导管架总高101.8米,重量约3960吨,由4条导管腿及8个裙桩组成,共设... 2025-03-19

科尔能源为美国海上油气田项目提供水下设备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总部位于休斯顿的水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Koil Energy已获得一份合同,将为美国墨西哥湾的一个海上油气田项目提供多快速连接器(MQC)板。该合同涉及为一家美国独立能源公司运营的高压水下油气田提供相关设备,以支持油气生产和化学注入,确保流动保障。根据合同,MQC板将在水下基础设施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分配液压控制流体来调节油气生产和化学注入。该项目的工作范围包括工程设计、采购、制造、组装和测试,预计将于2025年第... 2025-03-18

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研制的液力透平余能回收装置正式交付

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14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联合系统内外专业技术公司研制的液力透平余能回收装置顺利完成整机测试并交付。该装置将用于渤中19-6气田,可有效利用海上平台海水系统余压为平台供电,助力海上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 2025-03-18

中国海油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投产

海洋能源网获悉,3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和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已投产。曹妃甸6-4油田综合调整项目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20米,主要生产设施为新建1座综合性处理平台,并依托已有设施进行开发。计划投产开发井25口,其中包括生产井22口,注水井3口。预计2026年实现日产约11,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 2025-03-17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技术突破,自研“神器”首战告捷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再传捷报,新一批调整井成功投产。此次投产的两口井共提前26.57天完工,提效27%,日产油量超4300桶。这标志着我国自研水下采油树工具及服务在南海东部油田的首次成功实践,为高质量增储上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从瓶颈到中国造:技术突破与创新水下井口设备是海洋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涉及界面多、工具多、操作步骤复杂。流花16-2油田群原水下井口及采油树为国外产品,面临... 2025-03-1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