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海上风电以其清洁、低碳、可再生的特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向深远海、大型化风机快速发展,中交集团海上风电施工技术与装备攻关团队,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工程师,正以技术创新为画笔,在海上风电领域绘制着创新蓝图。他们打造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海上施工技术与装备系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数智赋能,破浪前行
面对远海波浪的挑战,中交团队以离岸40公里的风电场项目为例,通过深入研究浮体动力学原理,探寻船舶运动与施工工艺之间的量化关系,将海上作业窗口的分析精确到每一艘船舶及每一种工艺细节。团队成员、三航局海上风电施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杜宇,带领海工团队走访多个在建风电项目,剖析每项施工工艺,开发软件实现24小时不间断自动运行,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滚动预报,并通过“云平台”实现预报结果的自动推送。经过两年的钻研,“海上施工可靠性量化分析”技术日益成熟,预报精准度不断提升,成为深远海施工的利器。
创新攻关,精准控制
随着场址水深的增加,“导管架-吸力桶”新型基础结构成为行业热点。三航局团队自2020年起对桶式基础的施工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展开研发,成功攻克了吸力桶沉贯过程中的精准控制技术难题,开发出成套施工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在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中,团队研发的成套设备顺利完成首秀,沉贯过程的各项参数与团队计算的参数曲线几乎完全一致,标志着中交集团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海上风电吸力桶基础负压沉贯技术与成套装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施工总承包企业。
打造装备,突破瓶颈
海上施工不仅需要精准分析,还需配备先进的施工船舶。中交风电团队针对未来施工船舶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坚,打造了“海峰1001”和“海峰1002”两座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团队成员、上海振华重工设计中心经理张家齐形象地描述了新一代安装船的特点:船体直接搭载风电组件自主航行至深远海区域,并独立完成整套作业流程,为用户省去了船舶往返岸边的额外成本。团队在发挥起重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升降系统和DP动力定位系统这两项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新一轮攻关,成功攻克DP动力定位系统技术难题,使船舶能够更好地应对深远海恶劣海况的施工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施工定位的效率。
风起潮涌,只争朝夕
中交海上风电施工技术与装备攻关团队的年轻人们,选择投身于科技的浪潮之中,在蔚蓝的大海上洒下青春的汗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这支朝气蓬勃的团队勇猛向前,追风深远海,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和科技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