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为油气安全生产打开智慧“天眼”

2024-12-27 16:11     来源:中国化工报     海洋通信北斗
作为智慧“天眼”,近年来北斗系统不断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从探索宇宙的导航技术,蜕变成能源安全的数据底座。从单一应用到赋能全产业链,北斗系统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为油气等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机遇。12月23日,记者走进我国大型北斗系统基地——中国石油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只见运维指挥大厅工作人员点开中国石油北斗导航能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人员安全管控系统,庆阳石化近百名生产人员的实时位置、作业状态及厂区设施,以三维立体画面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

该中心建成我国央企中最大的时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拥有油气行业唯一的短报文分理级服务资质,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北斗高精度网”和“精准授时网”,构建了“平台+应用+终端+服务”的北斗时空体系,支撑中国石油全业务链各类北斗时空数据应用需求,全面保障油气生产安全。截至目前,该平台平稳运行超700天,为我国能源生产时空安全提供了新的安全管控手段与解决方案。

打开“天眼”,加速北斗导航融入生产

“北斗导航能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具备百万终端接入、北斗高精度、短报文和普通位置四大核心服务能力,具有统一性、安全性、先进性及兼容性特点,可以实时显示人员室内外定位、生产厂区智能巡检、车辆运行管控、物资管理等情况。”卫星技术工程师李硕东指着屏幕介绍说,该中心已经为行业内外近百家企业提供了北斗导航服务保障,成功部署北斗三号终端超过10万台(套),构建了安全可靠、标准统一、精准高效的时空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推动能源企业提质增效、安全管控与智能化发展。

结合油气生产实际需要,该中心以北斗平台为数据底座,定制开发了人员管控、智能巡检作业、地灾监测、大型设备管控、海上安全监测、短报文通信等十大特色系统,形成行业典型场景解决方案超30种,促进“北斗+能源”融合创新,支撑油气行业全业务链的北斗业务应用。同时,该中心还将北斗与4G/5G、蓝牙、气体检测、视频监控等技术进行集成,结合广域差分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处理技术,自主研发生产北斗智能终端产品超40款,终端功能高集成、便携小巧、安全可靠,核心部件全面国产化。

此外,该中心建成北斗三号短报文运营服务平台,拥有油气行业唯一的北斗导航民用分理级服务资质,具备全面管控行业北斗短报文数据接入和分理服务、资源调控、用户管理、授权保障等能力,实现了无网络覆盖区域下,油气田边远井油压功图、海洋勘探等数据与各系统无缝对接、回传,为推进现场作业智能操控、生产运行智能管控提供了支撑。

图为中国石油北斗运营服务中心。(企业供图)

数智赋能,助力油气安全管控升级

“提供定位服务只是北斗系统的基础功能,其关键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卫星技术工程师韩振武告诉记者,该中心北斗建设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油气生产各业务领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

在炼化板块,广东石化、四川石化等单位通过为生产现场作业人员配备高精度定位终端、短报文终端,结合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功能和北斗人员管控与应急通信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人员的实时位置与安全状况,确保员工在危险区域时能及时撤离。在乌鲁木齐石化,北斗智能巡检系统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巡检作业方式,实现对巡检过程全方位远程实时监管,减少工作负担,大大提高巡检质量。巡检员通过高精度的北斗手持终端,不仅能精准定位,还能实现巡检作业的无纸化数据采集、数据实时上传、任务自动接收等,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漏检与错检。

在销售板块,针对超百座油库及炼厂等重大危化区域,该中心部署了北斗人员安全管控、地质灾害监测和智能巡检的应用,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自动化安全管控,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提升了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韩振武说:“我们基于中国石油‘北斗高精度网’提供的精准定位技术,绘制了加油站高精度地图,全面获取了‘人·车·生活’位置信息,助力内蒙古销售、重庆销售等企业数字化营销、智慧加油站、智慧供应链建设。”

在海洋工程领域,广东石化通过在海上作业平台和船舶上安装北斗船载终端,实现了对海上作业船舶、平台及人员的统一监管。“海上作业信息传递困难,经常会出现数据孤岛问题。”韩振武说,“如今,依托北斗系统,海洋工程企业能够实时掌握海上船舶和平台的位置,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科创驱动,做强“北斗+”主引擎

目前,该中心积极借力5G、AI等新技术,推动“北斗+”的深度融合,打造更智能、更高效的生产场景。

“我们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融合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巡检等应用与机器人运动控制、AI视觉算法等技术,形成了全地形、全场景的智慧无人巡检解决方案。”该项目研发经理李文光向记者介绍说,它能够在环境复杂的生产现场精准定位和自主巡检,不仅减少了人工巡检的风险,还能远程掌控生产现场的各类工况。“这个项目正在持续优化中,未来有望实现‘无人作业’,彻底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李文光告诉记者。此外,该中心还开发了结合蓝牙、UWB等技术的北斗终端产品,实现了对室内外人员的位置监控及相关生产数据的采集上报。

展望未来,李文光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石油北斗应用建设的新蓝图:到2025年底,部署北斗终端超过30万台(套),实现中国石油全产业链北斗应用全覆盖;开展相关应用软件的定制开发适配验证,形成特色优势产品。“我们将努力提升油气生产的全面感知、监测、预警等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北斗质量检测体系、应用标准体系和时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引领北斗在油气行业规模应用和健康发展。”李文光信心满满。

“中心将持续开展北斗导航与低轨卫星互联网、遥感等技术融合应用,大力推进‘通导遥’一体化发展;加强芯片、模组、智能终端研发创新,推动形成符合行业特点、市场反馈良好、竞争优势明显的产品体系架构;建成‘产、学、研、用、培’一体化综合数智科创基地,推动北斗产业链升级发展,加快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该中心副主任牛炳乾说。

推荐阅读

“北斗”卫星通讯系统在“海洋石油119”FPSO成功上线

12月11日,“北斗”卫星通讯系统在“海洋石油119”FPSO成功上线。这是我国深水油田首次应用 “北斗”卫星通讯系统, 为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海洋油气装备体系,促进海上油气田数智化转型贡献了新思路、新方案。 2024-12-16

加速5G在海洋渔业、海上能源、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创新应用!

海洋能源网获悉,11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速5G在海洋渔业、智能船舶、海上交通、海上执法、海上能源、海洋生态环境、海上救助打捞等领域创新应用。 推动适用于海洋环境的5G网络设备及终端研发,深化5G与无人艇、海洋监测浮标、钻井平台等海洋设备融合应用。原文如下: 2024-11-27

青岛前瞻布局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未来产业!

镭测创芯研发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可为海上风资源勘测、海气边界层动力学研究及海洋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宝贵的剖面观测数据。前不久,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舟科技”)推出了新研发成果——新一代波浪传感器(HZ-WAVES-1A)。该产品采用了尖端感应技术,能够在极端海洋环境中准确测量波浪的高度、周期、方向等关键参数,且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耐腐蚀、抗风浪等海洋环境特点,确保数据采集的精准度和传输的稳定性。现在,这些探海“神器”已经在多个海域实现布放及应用。 2024-10-29

2024青岛海能会——济南无线电九厂有限公司访谈

作为首个聚焦海洋能源的高规格、高品质行业大会,2024海能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青岛市发改会、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几十家单位联合支持与协办。大会秉承协同·融合·跨越理念,以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推进发展海洋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本次大会汇聚了权威与高规格的领导力量,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专... 2024-10-23

信科公司助力恩平油田数字化能力再升级

9月2日,南海东部油田再传喜讯,基于微波“三线双环路”通讯体系恩平油田作业区5G网络服务正式开通。该作业区成为南海东部第6个开通5G网络的油田,信科公司深圳分公司为南海东部智能化进程再次注入一针通讯“强心剂”! 2024-09-0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