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12月25日,海油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下称基地)顺利完成机械完工检查,标志着基地从现场安装调试阶段转入试生产阶段。作为我国首个海洋油气全生命周期智能装备制造基地,该基地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员工友好”为目标,于2023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已被列为国家战新产业百大工程、天津市重点建设项目、天津市智能建造示范项目。目前,一期项目中的研发实验楼及油套管智能工厂、人工举升电气智能制造工厂等五个工厂已经建设完毕,工厂内部设备开始有序调试。基地投产后主要用于海上平台特殊螺纹油套管加工制造、透平测试维修、设施设备一体化运维和人工举升产品制造等业务。
针对过去海洋装备生产环节存在壁垒、管理较为不便等问题,该基地打造“设备设施预知性防治一体化平台”,旨在采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实现海洋油气装备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阶段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生产运营。在油套管智能工厂,成品协同管理智能立库已经落位完成,高效横移辅机和柔性桁架机械手的低空协同钢管搬运装置正在调试。该车间在核心技术和软硬件装备上全部实现智能化,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能实现信息化技术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应用,确保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预计投产以后,工厂年产能可达6万吨油套管。在人工举升电气智能制造工厂,智能立库核心设备巷道车已经开始调试,为智能化配送做准备的AGV(自动导向车)正在路线扫描。依托于一体化平台,从零部件采购入库到产成品完工入库的整个流程,都能实现自动化执行和信息化管控,并根据不同车间特点,实时采集在制品的位置、数量、加工状态、物料消耗等信息,实现物料管理透明化,为控制成本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