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渤海油田的渤中29-6油田完成了一项里程碑式的工程——超6000米浅层大位移井示范工程。这一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两口井深超过6000米、水平位移超过5000米的大位移井的诞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渤中29-6-A16H井以其6566米的最大斜深和5766米的最大水平位移,成为渤海油田的“双料冠军”。
今年7月启动的这一示范工程,肩负着探索受限区域和边际油气资源开发的重任。通过实施超深“地下穿越工程”,该工程旨在到达地理条件限制但资源丰富的区域,使得原本无法开发的浅层油气资源和超远距离边际油田得以有效开发,为渤海油气开发开启了新篇章。这不仅是中国海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上”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渤海油田实现年产4000万吨目标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之一。
“这是对钻完井工程极限的一次勇敢挑战。”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钻完井)刘宝生表示,“渤中29-6浅层大位移井的主要目的层是新近系明化镇地层,这是一种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地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超远跨距储层有效钻遇面临巨大挑战。同时,钻井过程中还需应对超浅地层疏松不稳定、断层多、漏失大和储层敏感极易受伤害等难题,这些在世界大位移井案例中也属于极高难度工程。”
中国海油在渤海首次采用大位移井动态数据实时监测技术,为整个钻井过程提供了全方位、精准的信息反馈,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钻井体系。通过应用大位移井定向轨迹设计、井眼轨迹精准测控和大位移井完井配套新技术体系等,确保井眼轨迹严格按照预订方案延伸,提高储层钻遇率。历时144天,完成全部钻完井作业,创造了国内6501-7000米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作业周期的海上纪录,以及渤海湾盆地最大井深、最大水平位移、最大水垂比等多项纪录。
“在钻渤中29-6-A16H井时,我们从155米开始造斜,到井深1200米处时,井斜已达83度。稳斜至5305米处后,我们再次造斜,最后在5836米处达到90度水平,之后一直钻进至6566米完钻。”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渤南区域项目经理冯硕介绍。“超深特大位移井解决了油田开发的‘远’的问题,可减少一座平台的建设,节省数十亿的投资和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