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在12月23日举行的中国海油2024年度工程建设工作会上,备受瞩目的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奖(工程专业)揭晓。由有限天津分公司领衔攻坚的“渤海湾海洋油气工程设施标准化大规模定制化技术”以及参与合作完成的“浅水受限区油田开发泥面下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技术”荣获“2024年度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大奖。
技术驱动产业革新,工程标准化大规模定制化技术开创新模式
依托渤海油田深厚的建设底蕴,通用性工程标准化技术厚积薄发,精心构筑起贴合渤海特色的技术体系,直击长期制约工程建设提速的痛点。该技术在创新层面多点开花,开创性推行“去项目化”预制、“项目化”交付与迭代优化管理模式,重塑工程流程,高效协同各环节。独家定制的渤海油田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工程计价精准“画像”。全力开展大规模定制总体技术钻研,一系列原创设计方法与技术体系落地生根。独具匠心的直腿组装式导管架及组块模块化设计,打破常规,为工程架构注入新活力。
技术成果斐然,6型导管架、9型组块、5型生活楼、工艺装置模块化、6+9+5工序化安装的详细设计完美呈现。成果落地转化成效卓著,油气工程设施告别“个性化”设计,迈入“选型”新时代,标准化物料实现批量采办、预制。工期显著提速,标准化项目周期平均提效5至6个月,设计周期各提效2个月,标准化设备采办成本降幅超5%,攻克中长线设备采办难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技术创新与管理模式转变的协同发力,有力破解渤海油田产能建设中的提速瓶颈,稳步推动渤海油田工程建设从“单一项目个性化设计建造”向“通用性大规模定制化”的创新性革命性转变。
慧心独蕴铸就非凡,渤海海床下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盘活受限区示范开发
面对渤海浅水受限区油气开发的重重难关,全球首创的“浅水泥面下钢圆筒水下生产系统”技术横空出世。这项技术成功攻克水下集中控制与钢圆筒防护两大难题,削减成本的同时,大幅缩短水下作业时长,让锦州25-1油田W-1井区成为工程示范标杆,有效提高受限区产能。
该项技术创新点众多:大直径薄壁钢圆筒防护系统筑牢安全防线;集成40路液压通道的液压阀板、集多控与双冗余供电的水下控制模块等关键部件惊艳登场;“水上 + 水下”双重定位、多船协同振沉施工新方法填补行业空白;受限空间半物理仿真系统更是业内首创。技术成果收获满满,获28项发明专利授权,发表22篇重磅论文,核心产品赢得国际权威认证。
技术创新成效立竿见影,不仅促成油田顺利投产、示范开发,更为7.5亿吨宝贵油气资源开启开采新征程,实现关键装备国产化,降低成本,为国家能源安全添砖加瓦。
下一步,渤海油田工程建设将紧紧围绕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目标,以“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和“四个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中国海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贡献磅礴的工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