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海上“绿色油田”建设新模式 为海上油气增储上产注入新动力

2021-03-16 15:29     来源:中新网     中国海油 绿色油田 减碳 油气勘探海上油气

中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正式投产,实现污水零排海,引入岸电工程

记者15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正式投产。该油田建设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采用绿色低碳管理,完善了中国海上“绿色油田”建设新模式,为海上油气增储上产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注入新动力。

曹妃甸6-4油田位于渤海中西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16公里,平均水深约20米。油田开发项目包含30口生产井,预计2023年将实现高峰年产达75万方,可满足60多万辆家用汽车一年的汽油消耗,是渤海油田力争建设国内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重要开发项目之一。

曹妃甸6-4油田是中国海上“绿色油田”开发的“新样板”,在设计初期以关键设备国产化及绿色发展理念为主导,引入大量高质量国产设备和创新型环保设备实现减排增效。如首次应用海上油田再生水收集罐,可将生活污水回收,彻底实现了海上油田生活污水“零”排放,推动海洋石油工业绿色低碳管理迈上新台阶。

曹妃甸6-4油田引入岸电工程,投产后,将通过电力组网的方式,为油田的生活、生产供电。与以往平台搭载燃油发电主机相比,预计每年将减少燃油主机原油消耗1.1万吨,年均节约能源约1.6万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400万棵。

此外,平台应用“标准化设计”和“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从以往对每个平台“量体裁衣”到根据标准化技术成果进行“成衣定制”,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为油田按时投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曹妃甸6-4油田的建成投产,是中国海油发挥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作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探索。未来,中国海油将在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力度的同时,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进程,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助力中国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推荐阅读

国内首个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专业化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作为“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的“四室三中心”之一,是国家和中国海油在深水油气工程领域重要布局,对支撑我国深水油气开发、掌握水下产品关键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工程院曾恒一院士等专家建议,中国海油将水下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纳入集团公司科研条件平台 。 2023-03-27

“海油观澜号”顺利起航 海上油气开发向“绿电时代”迈出的关键一步

记者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这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海油观澜号”将安装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通过9根总重超过2400吨的锚链牢牢拽住这个“海上摩天轮”。投产后,风机年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的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用于油气生产,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2023-03-27

净利润同比增长651%、294%!中海油两大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公布

近日,中海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分别发布2022年财报。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中海油服实现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增长651.1%;海油工程实现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294.11%。 2023-03-25

全球海域油气开发形势与展望

全球海域油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近80%在浅海,超过一半在中东波斯湾海域;浅水海域贡献了全球油气产量的1/3;海域多达67%的油气田处于二次采油阶段;深水、超深水油气开发实际成本明显低于浅水油气开发成本。随着国际油价的回暖和攀升,预期海域新投产油气田数量和油气产量将逐步回暖;海域油气开发活动由浅水向深水和超深水海域不断拓展;海域油气实际开发成本与保本价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2023-03-24

国内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海上安装全部完成

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蒋华云介绍,作为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方案,可有效提高低渗凝析气田采收效率。本次安装完成的BOP平台承担渤中19-6试验区及一期所有井口平台的增压循环注气任务,是整个凝析气田群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装备。 2023-03-2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