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重磅揭晓!中国海油2024年科学技术奖

2024-08-20 14:11     来源:南海东部油田     海上油气田中国海油油气勘探油气钻采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含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2024年科学技术奖完成终评,评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南海北部深水区核杂岩强改造凹陷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突破

科研团队持续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攻关,创立陆缘核杂岩-拆离凹陷油气成藏理论和勘探关键技术,创新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核杂岩-拆离凹陷油气成藏理论空白,完善了相关技术体系。在此理论技术指导下,成功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亿吨级油田开平南油田,该发现位列中国海油2023年度十大勘探发现,被国家能源局评为“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进一步揭示了我国深水深层勘探的巨大潜力。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项目建成亚洲最大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首个集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台风模式于一体的智慧油田群,研制并运用首条国产化35千伏强电复合脐带缆、首个7600千瓦国产原油发电机组。项目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国产化设备材料的首次运用,以及完善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海上油气田智能化转型积累了宝贵的技术与经验。

南海东部超深大位移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项目形成包括裸眼极限延伸及轨迹精控技术等四项技术的超深大位移井钻完井关键技术体系。系列成果为我国海上万米级钻井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在恩平、惠州、陆丰和番禺等油田累计应用超70口大位移井,取得了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其中,恩平21-4油田A1H井创下我国钻井水平位移新纪录,成为我国海上第一深井。

MRC储层改造技术集成创新与实践

MRC即油藏最大化接触位移技术,自2012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首次实施以来,经三代攻关升级,逐步破除了老井完井方式限制及油藏适应类型限制,从低渗、中低含水至高渗、特高含水,形成了近井剩余油精细描述及潜力评价技术、MRC分支轮采及分支防砂控水、复杂井筒处理等系列技术,目前已实施超31井次,措施后产能提升2-10倍,平均日增油60方,实现了海域规模化应用,被评为海上低效井治理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海上首个低渗礁灰岩油田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陆丰15-1油田是南海东部首个注水开发的低渗礁灰岩油田,由于目前没有类似油田成功开发案例可供借鉴,开发面临着多方面的技术难点。经过技术攻关,形成了包括基于孔隙形态因子校正构建甜点敏感因子的低渗储层相控反演预测技术等3项创新技术的技术体系。该成果指导油田4轮次随钻调整优化,累计完成15井次随钻调整;灰岩油藏开发井平均达产率超90%。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南海东部深层岩石物理规律控制下的储层及烃源岩定量预测技术

为解决深层古近系优质储层定量预测及新洼烃源岩分布难题,科研团队自主创新研发了南海东部深层岩石物理规律控制下的储层及烃源岩定量预测技术体系。该技术的储层预测精度较常规方法提高一倍,烃源岩预测填补了定量预测烃源岩的技术空白,已广泛应用于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勘探领域,并初步推广到系统内其他单位,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推动和评价了20多个目标井的钻前预测、随钻分析和钻后储量申报,涉及探明油气储量达亿吨级。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将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南海东部油田2000万吨以上稳产十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推荐阅读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海上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6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海上压力最高的天然气开发井深海一号二期项目A12井(LS25-1-A12井)放喷作业取得圆满成功,测试产量超过预期,此次作业完成也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的所有海上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同时验证了深水高压钻完井全新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表明我国在深水高压钻完井技术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据息,深海一号二期的开发井作业同时挑战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行业难题... 2024-08-26

渤中19-2项目中心处理平台海上安装全部完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22日,随着最后一个模块的安装就位,由海油工程承建的渤中19-2项目中心处理平台海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渤中19-2油田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距离滨州92公里,紧邻渤中19-6气田渤中19-4油田和渤中13-1南油田。CEPE平台由下部导管架和上部生产设施组成,总高约67.2米,相当于近23层居民楼高度,总重量超过9770吨,相当于近5000辆小汽车的重量。本次吊装的上部生产设施总重超过6500吨,甲板片投影面积相当于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本次作业海... 2024-08-23

29/26合同区全员投入 提产减排再升级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29/26合同区联合作业机构自主完成3套颗粒过滤器滤布更换工作,为台风生产模式建设和保供工作做足准备。作为亚洲最大油气生产平台,荔湾3-1平台的核心处理设备之一乙二醇回收系统拥有三套颗粒过滤器,每套含119根滤布,其搭配过滤填料使用能有效过滤乙二醇溶液中的大颗粒杂质,确保天然气生产安全稳定。为进一步高效净化乙二醇溶液,29/26合同区联合作业机构通过多轮次的实验模拟和线上测试,优选出新型滤布并制定科学经济的设... 2024-08-23

561孔“主动穿刺”项目 只为钻井平台稳扎根

海洋能源网获悉,连日来,深圳市重点项目番禺油田联合开发项目两座无人智能平台的海上联合调试紧锣密鼓进行,钻井作业即将展开,而在此之前,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钻完井团队却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儿——在海底钻了561个孔。总进尺达8.4公里,作业工期仅12.23天,较设计方案提速44%,效率再次刷新我国南海同类作业纪录。这是一项名为主动穿刺的项目,而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后续的钻完井作业更安全高效。主动穿刺 钻井平台稳扎根番禺10-1平台按照智能化... 2024-08-23

中国海油“新员工”首次下海进行清扫作业!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中国海油培养的新员工——善于下海打扫卫生的ROV(水下作业机器人)成功完成了涠洲12-1A平台海生物清理项目,作业人员稳坐控制室远程遥控操纵机器即可进行全面清扫。海上平台支撑结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体等水下设备设施是海洋油气开发处理的重要装置,因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这些装置底部成为贝类、藻类和藤壶等海生物的聚集地,大量海生物的附着、繁殖和生长,不仅增加了平台负重、加速表面腐蚀还增大了平台受海流... 2024-08-2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