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网获悉,连日来,深圳市重点项目番禺油田联合开发项目两座无人智能平台的海上联合调试紧锣密鼓进行,钻井作业即将展开,而在此之前,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钻完井团队却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儿——在海底钻了561个孔。
总进尺达8.4公里,作业工期仅12.23天,较设计方案提速44%,效率再次刷新我国南海同类作业纪录。这是一项名为“主动穿刺”的项目,而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后续的钻完井作业更安全高效。
主动穿刺 钻井平台稳扎根
番禺10-1平台按照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标准设计,未配置钻机模块。因此,该平台的钻井作业需依托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3”进行。
“海洋石油943”桩腿所在的海底是一种“鸡蛋壳状”地层,硬壳下的土质非常松软。如果自升式钻井平台直接过来插桩,稍有不慎就会倾倒。
“主动穿刺”就是在平台到来之前,刺透地层,把硬壳弄碎,使桩腿“踩”在上方时,受力更均匀,站得更稳。
首先围绕钻井平台的三个桩靴,模拟画出3个直径为22米的圆,然后在每个圆内大约钻187个15米深的圆孔,最后通过多项数据对总共561个孔的穿刺效果进行评估。
优化作业方案 助力提速增效
为使作业安全高效完成,项目团队多次进行相关提速提效技术交流,最终在打孔顺序、天气窗口、量化程序等方面做出作业方案优化。
优化打孔作业顺序,降低作业移船次数及距离,减少移船时间。
密切跟踪天气和海况,紧抓时间窗口优先完成近平台侧孔位,海况较差则进行远平台侧孔位作业,充分把握进度,减少作业空窗。
根据以往穿刺作业经验,同时结合本次作业工区地层特点,精细量化作业程序,平均单孔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较以往项目提速50%。
番禺油田联合开发项目是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继陆丰油田群二期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后的又一“深圳市重点项目”,将联合开发三个油田,涉及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达千万吨级。该项目在距深圳东南方向200公里、水深约100米的南海东部海域,新建番禺10-1、番禺11-12两座无人智能平台,钻井作业将于10月启动。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钻完井团队将继续加强钻完井自主设计能力,推动项目提速提效,为南海东部油田稳产上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