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海南省:支持海上风电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2024-08-03 10:52     来源: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海上风电风渔融合海洋牧场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31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海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用海用岛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海上风电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鼓励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海洋旅游等融合发展。在风电场确权范围内,采用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开放式养殖用海,按照网箱实际占用海域计算用海面积,海域使用金按开放式养殖用海标准的50%计征;在风电场四至范围内、确权范围外的开放式养殖用海,应当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按照网箱实际占用海域计算用海面积,按开放式养殖用海标准计征海域使用金。

原文如下:

沿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进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海洋强省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用海用岛要素保障通知如下。

一、简化用海用岛审批手续。进一步优化用海用岛审批流程,可将用海用岛审查与批前公示、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环节并联办理,提高用海用岛审批效率。对同一项目涉及用海用岛均需报省政府批准的,可一次性提交用海用岛申请材料(经营性项目可一次性提交用海用岛招拍挂方案及相关材料)。对其他暂不具备受理条件的用海用岛项目,可先行开展用海用岛论证和专家评审等技术审查工作。对省级审批权限内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设施用岛,用岛方式为原生利用或轻度利用的,可简化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项目论证报告。

二、优化海底电缆管道审批管理。优化海底电缆管道路由调查勘测、铺设施工和项目用海审查程序,海底电缆管道项目取得路由铺设施工批复文件后,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可直接引用相关结论,项目用海审查时,可不再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三、规范养殖用海管理。各市县办理生态保护红线内养殖用海审批时,应按程序报省政府出具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认定意见。根据亲鱼安放、育种活动需要,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等单位,可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统一组织选划论证用海区域,并统一报省政府出具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认定意见,作为在选划用海区域内审批新增亲鱼安放、育种活动(围海养殖除外)的依据。

四、支持海上风电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鼓励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海洋旅游等融合发展。在风电场确权范围内,采用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开放式养殖用海,按照网箱实际占用海域计算用海面积,海域使用金按开放式养殖用海标准的50%计征;在风电场四至范围内、确权范围外的开放式养殖用海,应当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按照网箱实际占用海域计算用海面积,按开放式养殖用海标准计征海域使用金。

五、集约节约利用自然岸线资源。依法依规优先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国防军事及民生项目建设的岸线利用需要。对建设项目经严格论证确需占用自然岸线的,可以市、县、自治县为单元,在确保该市县实际自然岸线保有率达标的前提下,对本辖区内可恢复的人工岸线进行统筹整治修复,形成修复岸线长度不少于占用自然岸线的生态恢复岸线。经认定的生态恢复岸线纳入各市县自然岸线保有率考核,多出部分可由市县政府统筹,用于安排公益、重点项目占用岸线。

六、鼓励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项目用海生态保护修复和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鼓励海域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生态修复相结合。市县政府应当积极争取和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筹集或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相关修复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主动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岸线整治修复活动,生态恢复岸线按规定程序认定备案后进入“土地超市”,由占用自然岸线的项目建设单位根据需要选购。

七、实施公共交通用海备案管理。海南省管辖海域内已有的航路、航道、锚地、公共港池、路桥建设等排他性公共交通用海,经省政府同意后统一进行用海备案,确定用海管理责任人。根据需要,备案时可一并划定安全区。已备案的公共交通用海区和安全区作为排他性用海管理。其他新增项目用海拟占用已备案公共交通用海区和安全区的,需按要求征求交通和海事部门意见;新增项目用海不占用已备案公共交通用海区和安全区的,可不再征求交通和海事部门意见。

八、调整海域使用金减免手续。将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的海域使用金减免批准权限(不含围填海项目、跨市县海域使用项目)委托给市、县、自治县财政部门、海域使用权审批部门实施。申请上述范围公益性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金减免的,可在申报项目用海时一并提出海域使用金减免申请。符合海域使用金减免条件的,可在下达项目用海批复时,一并下达海域使用金减免批复,并按要求报备。

九、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经自然资源部批复备案且已填成陆的历史遗留围填海区域内,在落实自然资源部“查处到位、问责到位、整改到位”要求基础上,规划用地为公园绿地、公共道路、防护绿地或水域的区域可进行用海备案,备案主体由市县政府确定。在历史围填海区域,市、县、自治县政府可根据区块开发时序和项目推进安排,先行组织开展沉降处理、地面平整等前期工作,并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用海可在提交海域使用申请材料时一并提交竣工验收材料,海域使用申请材料与竣工验收材料并联审查。

十、做好靠前服务和用海监管。沿海市、县、自治县政府要加强政策宣传、超前介入、主动服务,在守住法律底线和资源安全红线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做好用海用岛要素保障工作。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用海监管工作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640号)要求,加强海域海岛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项目用海的事中事后监管,督促用海主体严格落实依法用海、生态用海责任。

本通知的具体应用问题由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会同海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本通知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具体政策措施已明确执行期限或上级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海南省财政厅

2024年7月26日

推荐阅读

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7”完成重大改造,举行四方见证完工仪式

2024年8月15日,中交海峰风电公司完成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7”重大改造项目,在浙江友联船厂举行四方见证完工仪式。中交海峰风电、舟山海事局、CCS舟山分社、浙江友联船厂四方代表共同出席仪式,并签署完工文件。 2024-08-16

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开启海试!

8月15日,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如期完成船体建造与航行调试工作,正式开启海试,为后期正式交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新一代海工装备研发和海上风电深远海发展提供“津港方案”,助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2024-08-16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举行首艘NG20000型风电安装船命名仪式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5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隆重举行丹麦Cadeler公司定制的首艘NG20000型风电安装船命名仪式,仪式上教母Helle Holm女士将其命名为Wind Peak峰繁。N1063项目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建的第14艘风电装备项目,标志着公司继续领跑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此次交付的N1063峰繁项目是NG20000型设计的首制船,集先进设计理念、高端制造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于一身,专为应对深远海复杂海况设计,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海上风电项目的安装需求。启东... 2024-08-16

海南省: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加快引进叶片、塔筒、海缆等配套产品制造企业

8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在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中提出,要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障中心。实施波浪能示范应用工程,推进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研发 ,鼓励探索海水提铀技术研发。支持海洋新能源与海洋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多能互补系统和示范电站建设。 2024-08-15

塔筒龙头天顺风能斩获海上风电项目大单!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4日中国风电塔筒龙头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中标海上风电场项目的自愿性公告,公告显示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南通长风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南通长风)、广东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蓝水)陆续中标签署瑞安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支腿式重型网箱实验项目,中标总重量为 16,540.8 吨。瑞安1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温州瑞安市南麂列岛与北麂列岛之间的海域,总装机容量为300MW,拟安装... 2024-08-1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