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作为一项气候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将如何助力于自然受益转型

2024-07-01 15:26     来源:世界经济论坛(WEF)     海上风电

能源转型为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之一“连接气候、自然和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世界经济论坛官方网站发表题为《作为一项气候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将如何助力于自然受益转型》的评论文章。该文章由世界经济论坛海洋行动之友中国项目负责人谢茜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联合撰写。

作为一项气候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将如何助力于自然受益转型

海上风电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行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也会对自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行业来说,了解与整个价值链相关的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非常重要,需要着眼于从建设到运营,从维护到退役,从原材料到输配电的全过程。

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在减少行业对自然的负面影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同时,在促进系统性变革方面的潜力巨大。

风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商业化程度最高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风速高且稳定、湍流强度小、视觉噪声污染小、环境影响小、可开发量大等优势。作为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海上风电是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途经。到2050年,仅海上风能资源就足以满足超过全球的电力需求。[1]

全球经济的每个部分都依赖于自然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对于行业企业来说,了解所在行业与自然的具体互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项被广泛认可的气候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到底都有哪些,在向自然受益经济转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够提供哪些助力呢?

海上风电是一项重要的基于海洋的气候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基于海洋的气候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海上风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政策扶持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还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中国在海上风电产业的持续投入和快速发展,未来将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市场占比,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海上风电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应考虑整个价值链

风力发电项目属于清洁能源项目,施工与运营期的环境污染较小。与此同时,海上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栖息地,从而导致海洋生物的行为改变;建设期和运营期也会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扰动,进而影响到海洋动物。但是积极的作用也很明显,如一项研究[2]表明,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结构对海洋物种有积极和长期的影响,因为它们以人工珊瑚礁的形式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同时限制了捕捞尤其是拖网捕捞在附近的实施。

相比其他新能源,风电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部件制造市场、设计规划、工程服务、维护维修的需求都形成了一个巨大并且低碳的经济市场。海上风电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产业的发展及规模的持续增长离不开环境资源和生态服务系统,如风资源、水资源、海洋和其他资源等。目前对海上风电行业环境问题的关注大多一般集中在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方面,而较少考虑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整体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放眼整个价值链,涵盖采矿&金属、工程装备、电气零部件、交通运输、港口服务、电力传输等海上风电行业必要的配套产业,它们对自然的依赖性和影响也需要考虑在内。比如,海上风电运营中并不消耗水资源,但获取所需的矿物和材料来生产机器和设备时需要消耗水资源。但是,但这并不意味着海上风电行业需要对所有这些影响负责。

海上风电行业在促进自然受益系统性变革上的潜力有待挖掘

为企业创建自然积极型经济,意味着转变商业行为,减少或避免对自然的负面影响,通过积极的补偿贡献来再生和恢复自然,从而实现系统性的变革。海上风电企业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来减少该行业对自然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发布内部管理办法和条例,很多风电企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承诺。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责任采购机制、多产业融合发展等模式积极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然而,海上风电公司在推动向自然积极型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方面潜力巨大。除了推进技术解决方案,也有必要与整个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一起探索更多的机会,并投资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蓝碳生态系统(blue-carbon ecosystems)。

中国能够起到带头作用

中国一直在为自然保护做出巨大贡献。作为首批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3]的国家之一,自然保护已成为中国主流政策制定、项目实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许多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碳中和转型的前列,对自然积极转型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中国海上风电技术持续进步、装机规模引领全球。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3770万千瓦,占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的一半左右;同时,中国也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在海上风电行业自然受益转型行动中,中国将能发挥关键的带头作用。

行业自然受益转型项目

为了最终实现一个自然受益的海上风电行业,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问题:当考虑到行业对自然的依赖和影响时,应该考虑价值链的哪些部分? 价值链中造成自然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需要采取哪些优先行动?

世界经济论坛行业自然受益转型项目旨在通过以下方式扩大和加速特定行业的自然行动:制定协调一致的、有雄心的、务实的且能被广泛接受的行动建议;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持续提升影响力; 针对不同行业推广特定的自然行动,并尽可能解决遇到的障碍。该项目的第二阶段正在重点关注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四个新领域,并将就以上问题给出相应的答案。作者:谢茜、秦海岩


推荐阅读

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开启海试!

8月15日,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如期完成船体建造与航行调试工作,正式开启海试,为后期正式交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新一代海工装备研发和海上风电深远海发展提供“津港方案”,助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2024-08-16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举行首艘NG20000型风电安装船命名仪式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5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隆重举行丹麦Cadeler公司定制的首艘NG20000型风电安装船命名仪式,仪式上教母Helle Holm女士将其命名为Wind Peak峰繁。N1063项目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建的第14艘风电装备项目,标志着公司继续领跑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此次交付的N1063峰繁项目是NG20000型设计的首制船,集先进设计理念、高端制造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系统于一身,专为应对深远海复杂海况设计,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海上风电项目的安装需求。启东... 2024-08-16

海南省: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加快引进叶片、塔筒、海缆等配套产品制造企业

8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在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中提出,要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障中心。实施波浪能示范应用工程,推进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研发 ,鼓励探索海水提铀技术研发。支持海洋新能源与海洋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多能互补系统和示范电站建设。 2024-08-15

塔筒龙头天顺风能斩获海上风电项目大单!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4日中国风电塔筒龙头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中标海上风电场项目的自愿性公告,公告显示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南通长风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南通长风)、广东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蓝水)陆续中标签署瑞安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支腿式重型网箱实验项目,中标总重量为 16,540.8 吨。瑞安1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温州瑞安市南麂列岛与北麂列岛之间的海域,总装机容量为300MW,拟安装... 2024-08-15

欧洲关于多源海上能源园区的政策开始形成

海洋能源网获悉,欧盟委员会能源总局 (DG ENER) 正在准备关于在海上可再生能源招标中纳入非价格标准的详细建议。这些建议预计将于2025年3月发布,还将涵盖多源海上能源园区,其中波浪、漂浮式光伏能园区被整合到海上风电场中。7月初,在荷兰海洋能源中心(DMEC)、POM West-Vlaanderen和EU-SCORES项目在比利时举行的峰会上,来自四个欧盟委员会总局的代表就多源海上能源园区和更广泛的政策发展提供了见解。DG ENER强调,根据DMEC和EU-SCORES合作... 2024-08-14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