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麦康森院士:传统养殖难被替代,海洋牧场需要规模化运营

2024-06-13 14: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海洋开发咨询     海洋牧场
从传统的近海与鱼塘水产养殖到走向深远海域建设海洋牧场,海洋渔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海洋牧场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对哪些风险和技术难题?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围绕上述一系列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简称“湛江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麦康森进行了专访。

麦康森擅长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长期致力于国家渔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未来食物从哪里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向海洋要食物。”麦康森表示,陆地土地资源和近海空间资源条件有限,若要确保食物供给安全以及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充足,走向深远海是大势所趋。

走向深远海是大势所趋

《21世纪》: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探索海洋牧场建设。发展至今,“海洋牧场”的形态和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麦康森: “海洋牧场”的概念本身就在不断迭代更新。过去海洋牧场往往指的是增殖放流,通过在海洋中培育和释放鱼苗等生物,增加物种的洄游性,使其在成长后返回,从而增加渔业资源。这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促进资源恢复。 尽管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和美国在较早时期就开始了增殖放流,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发展趋势,因为还有许多科学问题待解决。由于对人工放入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固定区域内游动,而且缺乏科学评估数据,因此难以对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准确判断。同时,海洋牧场涉及诸多复杂问题,例如选择合适的物种、评估基因多样性对环境和野生群体的影响等,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因此,过去“海洋牧场”是具有较强公益属性的,以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为主,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很少。

然而,海洋牧场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目前已经从最初的增殖放流和环境恢复扩展到人工鱼礁和深远海养殖等多个方面,是广义上的“海洋牧场”,既有公益性质,也涉及商业化运作。当前我们讨论的“海洋牧场”其实就已经包括了商业养殖的部分,因此社会资本得以进入。 尽管目前关于“海洋牧场”概念范围尚处于探讨之中,学界还未完全取得共识,但一些沿海地区已开始探索不同的模式推进海洋牧场的商业化。

《21世纪》:发展海洋牧场,与传统的海洋水产养殖有哪些不同?这对养殖户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麦康森: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海洋牧场,但其实投资海洋牧场和传统的海水养殖方式,面临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养殖在技术管理方面更加可控,因为“圈养”模式能确保投入的鱼苗都为自己所有,养殖的成败直接地取决于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而且相比起深远海养殖,传统的近海养殖和池塘养殖整体上成本更低,受自然条件影响的风险也相对较低,养殖产品的竞争力是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必须考虑的问题。 整体而言,深远海养殖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仍有许多技术和科学问题尚未解决,盈利模式也仍待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例如某个品种在近海养殖成功的情况下,未必能够在深远海养殖。

总的来说,考虑到陆地的土地资源和近海的空间资源条件是有限的,要确保粮食安全以及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充足,走向深远海是大势所趋。从国家战略和科学角度来看,我们需要逐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推进深远海养殖,最终实现中国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

传统养殖难被替代,海洋牧场需要规模化运营

《21世纪》:能否具体谈谈对于企业、养殖户而言,海洋牧场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哪些?

麦康森: 首先,任何商业活动都必须考虑经济效益。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就需要解决许多科学和技术问题。例如,深远海浪大流急,要考虑适合养殖哪些品种、未来市场前景如何等问题,这需要时间反复试验、筛选。此外,海洋牧场运营过程中,成本分摊也很重要。因此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的建设,而大规模生产就势必要求企业做好市场营销等,建设品牌、打开销路,拉长了产业链条。另一个挑战是深远海的工程技术问题。相比近海,深海养殖虽然减少了一些病害和产品安全问题,但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更大,因此成本也要相应增加。总的来说,海洋牧场的商业模式不太适合个体养殖户,因为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抗风险能力。

未来海洋牧场甚至是海洋养殖的趋势,一定是集团化、规模化,并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凝聚更多先进生产要素的力量。

《21世纪》: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17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未来海洋牧场能否对传统养殖方式形成替代?

麦康森: 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的。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出于成本、风险和技术成熟度方面的考虑,传统养殖模式仍然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21世纪》:考虑海洋生态修复以及经济成本,你觉得比较理想的比例可能是多少?

麦康森: 目前还很难做出准确预测,但总体来说,农业人口的减少必然会推动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因为现在从事养殖业的人大多已经五六十岁,他们的后代很大概率不会从事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目前中国农业就业人口约20%,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变化,这一比例可能会下降得比预期更快,几十年内农业人口可能会降至4%~5%,这将对海洋养殖捕捞业产生巨大影响。另外,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多地偏向于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从用工角度来看,养殖行业的人口将会逐渐减少。 但对于传统的养殖地区来说,只要它们的空间不被其他行业挤占,并且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仍然会存在,因为传统养殖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一些。

我目前在研究的其中一个课题就是农业空间综合利用。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一片海域仅仅用来养鱼是不够高效的,或者仅用于发电利用率也不够高。这时候,基于已建设的养殖或发电的基础设施,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空间耦合利用,同时也是跨行业的融合。而这一前提是耐心资本的进入,需要企业来主导推动。包括海洋牧场在内的所有农业投资都是相对低利润的长线投资,但也有巨大的优点,即这些食物的刚性需求较大。

《21世纪》:广东省海洋自然资源禀赋十分突出,水质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良,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你对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有哪些建议?

麦康森: 广东具备海洋牧场发展的气候、市场和产业基础,在深远海养殖方面有先发优势,可以为中国的深远海养殖开拓道路,这也是湛江湾实验室正在做的事情。 深圳的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很好的探索样本,该示范区具有“资源养护+渔旅”的多重功能,通过投放人工珊瑚礁体,促进渔业种群资源增殖,提高渔民捕捞产量和捕捞收入。此外,人才是关键因素。针对目前海洋牧场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现有的力量仍然不足以应对,因此需要敞开胸怀引进更多人才。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成功产业化的案例,社会资本就有信心持续参与进来。

推荐阅读

海南省: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加快引进叶片、塔筒、海缆等配套产品制造企业

8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在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中提出,要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推进一批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在儋州等地建设绿氢生产、存储、输送和利用示范园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海上风电支撑保障中心。实施波浪能示范应用工程,推进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研发 ,鼓励探索海水提铀技术研发。支持海洋新能源与海洋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多能互补系统和示范电站建设。 2024-08-15

塔筒龙头天顺风能斩获海上风电项目大单!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14日中国风电塔筒龙头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中标海上风电场项目的自愿性公告,公告显示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南通长风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南通长风)、广东蓝水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蓝水)陆续中标签署瑞安1号海上风电场项目、国家电投揭阳海洋牧场支腿式重型网箱实验项目,中标总重量为 16,540.8 吨。瑞安1号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温州瑞安市南麂列岛与北麂列岛之间的海域,总装机容量为300MW,拟安装... 2024-08-15

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下水!

8月8日,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下水仪式在雷州市企水镇举行,6.2万立方“巨无霸”助力“蓝色粮仓”建设,有效提升湛江深海养殖装备水平,加快推动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湛农1号”座底式智能养殖平台由湛江农发集团投资建设,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广东首台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座底式桁架可升降智能养殖平台。“湛农1号”平台总长90米、宽58米、高12米、柱腿高达47米,由3组“日”字形模块共6个网箱组合而成,每组模块由两口正方形的桁架组成,网箱下水后可提供6.2万立方的养殖水体。该养殖平台可实现分区升降,有效降低 2024-08-12

全省首座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顺利投放象山海域!

海洋能源网获悉,8月3日上午6时左右,经过17个小时的拖航,由象山打造的全省首座深远海半潜式养殖平台 顺利投放象山海域。海上施工安装工作正式开始。“平台安装一般需要3至5天,用8根长400米的锚链将其固定海底,再进行海上下沉和上浮试验,经船级社检验通过后,就可进行养殖试验,品种主要以岱衢族大黄鱼为主。”象山县渔业局副局长刘长军说。 2024-08-06

海南省:支持海上风电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海洋能源网获悉,7月31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海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用海用岛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海上风电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鼓励海上风电与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休闲渔业、海洋旅游等融合发展。在风电场确权范围内,采用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的开放式养殖用海,按照网箱实际占用海域计算用海面积,海域使用金按开放式养殖用海标准的50%计征;在风电场四至范围内、确权范围外的开放式养殖用海,应当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按照网箱实际占用海域 2024-08-0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