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2022年,之前大家的普遍的叫法还是水面光伏或者是漂浮式光伏,目前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地都有推出相关政策。海上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技术,在海洋环境下进行发电。它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与传统的煤电不同,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的排放。我国近海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利用海域超300万平方公里,海上光伏理论开发量近700GW。
海上光伏存在的形式
目前行业海上光伏存在有四种形式,滩涂桩基式、近海桩基式、滩涂漂浮式、整体式浮岛。
还是可以有更多形式可以去探索,究竟哪种形式结构最稳固,哪种方式成本最低,哪种形式综合来看跟其他项目合作对生态影响最小?等等,还是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海上光伏也可以搭载其他的智能系统实现别的功能,比如,除了监测光伏发电效率,还能监测海洋环境,监控海底实时状况为国防服务,另外是不是可以利用波浪能转化的势能为自身增加更多能量,而不是仅仅实现发电功能那么简单,可以发挥脑洞好好畅想一下。
海上光伏目前的问题
政策,自然资源部下发首个国家级海上光伏用海政策,主要支持核电温排水区、盐田盐地、围海养殖区、海上风光同场 四类光伏用海形式。
设计规范和标准缺失,海上光伏属于新的工程领域,应该有新的规范和标准。
结构稳定问题,海上环境复杂,风浪、海冰环境载荷下支撑结构强度、稳定性、疲劳以及腐蚀问题,除了以上四种这种形式,是否还有其他更优解决方案。
锚固和系泊问题,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属于超浅水,面临大潮差的系泊挑战。
腐蚀防污问题,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不同的部位(全浸、潮差、飞溅、大气区)需要对应的解决方案。
施工问题,大规模桩基等高效施工问题。
后续运维管理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海上光伏专有的规范和标准。
海域确权问题,海上光伏项目和其他项目融合发展,目前海上光伏基本上都是在近海海域,海域性质为养殖用海,需要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考虑海产养殖。
还需要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海上光伏的建设和运营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对水质、鱼类、植物等的影响。部分大型企业在沿岸地区擅自圈地建设,也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海上光伏项目用海选址问题,需要与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红线、养殖、旅游等周边用海活动相符合,还需考虑到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区、军用设施的影响。
收益和成本问题,前期是否可以提供补贴政策?
项目专用配套设备的研发。
面临更加复杂的海洋环境,需要有新材料的研发。
需要综合能力更强的人才。
跟海洋其他项目融合发展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一条途径,目前来看是项目降本的最优途径,集约用海,不浪费宝贵的海洋资源。未来海上光伏的的发展应考虑由近到远,先易后难,携手海上风电等设施、海洋渔业系统、海洋运输和海洋旅游等联合发展,培养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