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崔军红:以优势海洋电子信息业为切入点,构建深圳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2024-02-04 11:10     来源:深圳商报、数智海洋     海洋经济数字海洋
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崔军红建议,深圳以优势海洋电子信息业为切入点,以电子信息赋能各海洋经济细分行业为路径,以海洋产业试验场为抓手,构建深圳市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深圳市人大代表 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 崔军红

一是设立海洋电子信息专项科技扶持资金,建立海洋电子信息创新资助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育、扶持、服务政策,吸引电子信息产业社会资本捐助,研究建立从项目支持、实体孵化、产业落地的全流程资助机制,设计专项科技扶持基金,为海洋装备、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提供金融助力。

二是推进海洋电子信息技术赋能海洋传统产业,设立现代化海洋产业专项引导子基金。 吸引海洋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社会资本投资,围绕海洋装备、海洋工程典型应用场景,梳理其形成产业链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驱动,投资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带动关联企业转移落户深圳,形成各典型应用全产业链配套齐全,为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加快推进独具深圳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建设,打造典型海洋数字产业应用示范区。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海上试验场,筑巢引凤,为装备科研提供中试基地,为产业汇聚注入向心引力。依托海洋电子信息核心技术,“全方位”打造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在南山建设海洋数字经济科创基地、全海域机动试验场保障基地及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全海域机动试验场;在深汕合作区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专属应用示范与测试区,形成“一场多区”的空间布局,打通海洋数字经济发展的堵点。

“深圳作为电子信息强市和海洋经济强市,具备陆海统筹优势,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崔军红说,“通过打造以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海洋数字经济特色范例,以电子信息等科技创新引领优势海洋产业聚集,深圳将构建以海洋数字经济支撑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推荐阅读

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广东省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海洋能源网获悉,2024年2月4日,广东省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亮点成效,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一年来,广东创新开展“卓粤·自然”行动;建成“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用地用海用林用矿应保尽保;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实施“田长制”;超额完成国家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海洋强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全国第一;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形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有效防范化解风 2024-02-06

如何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 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海洋科技是探索、开发和保护海洋的一种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科学技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海洋开发从近海向深远海挺进,科技在海洋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海洋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在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2024-02-04

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广西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出席自治区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涵养海的胸襟、强化向海意识、加快开放步伐,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01-29

如何发展海洋经济?沿海省市两会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 ,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 ,沿海省市众多 代表 委员从加快建设海洋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远洋渔业、建设“蓝色粮仓”、优化海洋牧场布局等多个角度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部分沿海省市两会代表委员发言如下: 2024-01-29

海洋经济数字化提升工程!福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福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重点提出, 构筑空天地海一体传输网络。 发挥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据交换口岸作用,扩容“海峡光缆1号”出入口通道,增强辐射海峡和“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通信枢纽能级,推进海峡两岸出入口局升级为区域性出入口局,通达方向进一步扩大至东亚、东南亚地区。进一步挖掘“天通一号”卫星系统潜能,推动在个人通信、农林牧渔、应急抢险等应用场景中的应用。立足北斗卫星导航,聚焦海洋生态、港口建设、商业航天、水下无人系统、海洋新能源等 2024-01-29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