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 陆地建造全部完工

2024-02-02 11:54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海上油气导管架海上油气平台
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陆地建造全部完工。这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为工程按期投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距离“深海一号”能源站约70公里,区域水深近千米,工程建设包括新建1座崖城13-1综合处理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4条脐带缆等13项重点设施工程采用智能联控数据共享设计方案。所产油气接入崖城13-1综合处理平台水下生产系统,由“深海一号”能源站远程操控。处理后的合格天然气通过崖城13-1至香港管道输送到高栏终端供粤东市场。凝析油通过崖城13-1至南山终端管道输送到南山终端。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由水下导管架和水上生产组块组成,总高约136米,相当于近49层居民楼高度,总重量达12215吨,相当于8100余辆小汽车的重量。其中,导管架为8腿12裙桩导管架,于今年1月中旬在深圳建造完工;水上生产组块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其甲板片平面长57.5米,宽36米,投影面积相当于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总包项目经理 郭庆:平台应用7兆瓦级燃气透平发电机组等多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设备,搭载中国海油自主选型设计的国内最大海上平台段塞流捕集器,用于消除油气混输管道液位波动和堵塞风险,保障油气处理设备可靠运行。

导管架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

陆地设施加紧建造的同时,“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的水下施工也在加紧推进。

支撑平台的水下导管架已于近日在三亚附近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计划在春节期间与水上生产组块进行安装。导管架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水高压气田大型导管架海上施工能力取得新突破。

导管架平台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导管架相当于“基座”,将巨大的油气生产平台托举在海面上。“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导管架为8腿12裙桩结构,总重达6605吨,相当于4400余辆小汽车的重量,高100.8米,近乎36层民用住房的高度。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导管架海上安装首席 黎世龙:“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导管架海上安装采用滑移下水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是利用导管架自身重力并配合液压千斤顶助推,使导管架从驳船平稳地滑入海中,再通过起重船将导管架吊装扶正坐底,从而实现安装就位。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导管架海上安装先后投入了大型下水驳船“海洋石油228”、单吊起重船“蓝鲸7500”号等海洋工程船舶,创新应用“运输姿态监测系统”和“下水运动监测系统”,攻克冬季恶劣海况施工、带压注水等多项技术难题,确保“深海一号”二期导管架精准安装就位。

推荐阅读

海上稠油高效热采关键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应用

由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团队创新形成的“海上稠油高效热采关键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应用”项目成果,让这个魔术变成了现实。该成果在行业内首创海上大井距高强度热采高效开发理论,首次形成了海上稠油热采井长效防砂及耐350℃一体化高效注采技术,夯实了完备的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平台工程配套技术体系。 2024-01-11

随着产量的上升,圭亚那预计2024年石油收入将达到24亿美元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圭亚那表示,随着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将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约21亿美元,从特许权使用费中获得3.2亿美元,比2023年的16.2亿美元有所增加。 根据财政部长阿什尼·辛格周一向议会提交的官方预算,这个南美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在2024年增长34.3%,这是连续第五年经济增长超过20%。 2024-01-17

我国海上最大规模的二次开发调整项目投产

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5日,中国海油宣布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投产。该项目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30米,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新建2座中心处理平台和2座井口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118口,其中包括采油井81口,注水井37口。预计2025年将实现日产原油约30,300桶的高峰产量。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是中国海上最大规模的二次开发调整项目。此外,该项目依托陆上供电开发,使项目能够利用陆上产生的绿色电力,从而稳步推进... 2024-02-06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在京举行“海智荟”科技创新特区启动大会

海洋能源网获悉,2月4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研究总院)在京举行海智荟科技创新特区启动大会。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兼研究总院董事长、总经理米立军说:科技创新特区将全面支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米立军介绍道,海智荟科技创新特区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动能,聚焦海上油气增储上产、数字化和新能源两个转型、科技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卡点科技创新特... 2024-02-05

海洋平台用钢的发展趋势

伴随海洋油气开发由浅水区向深水区,由常规温和环境向极地高寒环境发展,推动了海洋石油平台的不断升级换代。 定式平台的使用逐步减少,以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为代表的移动式平台用量随之增多。另外,移动式平台的作业水深、作业能力及范围也逐渐增大。自升式平台由200ft作业水深依次升级至300ft、400ft甚至500ft。半潜式平台由最初的第一代发展至第六代、第七代。目前,由中集来福士为挪威Frigstad Deepwater公司承建的第二座第七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Frigstad Deepwater 2024-02-0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