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田开发可以根据采油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干式采油、湿式采油和干湿组合式采油三种。
干式采油是将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置于水面以上采油平台的甲板上,井口作业(包括钻井、完井、修井等)均可在甲板上进行。大部分固定式开发平台都采用干式采油方式。这种采油方式由于井口在平台上,因此修井及设备维修方便,所需的井口设备成本低。但由于使用固定式平台,解脱不便,对气候比较敏感,因此在浅水区应用较多。深水区应用主要是在墨西哥湾,Magnolia 油田使用TLP开发水深达4700ft(1432m),Devils油田使用SPAR开发水深达5600ft(1706m)。但在我国南海深水区未有应用,一方面是南海地区环境恶劣,台风问题较严重;另一方面是我国在这两种深水平台研发方面的技术尚不够成熟。
湿式采油是将水下井口和采油树置于海底或水中,所有井口作业(包括钻完井和修井等)均需通过浮式平台操作。由于这种采油方式的采油设备一般在水下,因此其水下部分的采油设施称为水下生产系统,而这种模式也可以称为使用水下生产系统开发的模式。水下生产系统的水深应用范围广,所有水域均可用;开发模式灵活,依托平台可选范围广,几乎可以依托所有采油平台以及无平台式开发;水下设备受水面环境影响小。但是水下设备比干式设备价格要高很多,安装、修井及水下设备维修不便,尤其是在深水区修井及维修成本高。湿式采油模式在全球范围深水应用最多,我国也已有多个油田应用,最早的流花11-1油田以及最近的荔湾3-1气田都使用了湿式采油模式。
干湿组合采油模式是将湿式采油和干式采油联合应用的采油模式。在油藏分布呈集中和分散双重特征时可以采用。一般应用于使用固定式平台开发的大型油气田,例如墨西哥湾的Serano油气田。或已有固定式平台在使用干式采油开发,但新增的开发井使用湿式采油方式回接到平台上。这种混合式采油模式适用范围广,开发灵活性强,但需要处理的问题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