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五个区域内,海洋平台各部位的钢材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全面腐蚀,比较容易进行寿命预测。除全面腐蚀外,钢结构件还会出现局部腐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局部腐蚀危害要比全面腐蚀大得多。一般来说,在海洋环境条件下的钢结构局部腐蚀主要有点蚀、缝隙腐蚀、冲击腐蚀、空泡腐蚀、电偶腐蚀等。
缝隙腐蚀通常在水下区或者在浪溅区最为严重,一般靠氧来维持钝态的材料,在海水中都有对缝隙腐蚀敏感的倾向。此外,钢对海水的流速也很敏感,当速度超过某一临界点时,便会发生快速的侵蚀,在湍流情况下,常有空气泡卷入海水中,造成保护膜破坏。因此冲击腐蚀常伴有空泡腐蚀,该类腐蚀具有明显的冲击流痕。空泡腐蚀多呈蜂窝状形式,既能造成金属的机械损伤,又能使其腐蚀损坏。电偶腐蚀是由两种金属在海水中的电位差不同引起的,对碳钢而言,小阳极(如钢)同大阴极(如铜)相连并浸泡在海水中,侵蚀速度会大大增加。为了控制或阻止电偶的加速侵蚀,首先应考虑通过在两种金属的连接处加上一层绝缘层来切断电路的可能性;其次,若不能采用可靠的绝缘,则应在电偶的阴极上覆以不导电的保护涂层。通过减小阴极面积或完全除去阴极,腐蚀也会相应地得到控制。在海洋大气中,电偶腐蚀仅局限在距两种金属连接处一段短的距离内;在水下区,所接触的两种金属间会在较大的距离内产生明显的电偶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