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漂浮式光伏简析

2024-01-10 13:58     来源:海洋清洁能源资讯     海上光伏漂浮式光伏海洋新材料
漂浮式光伏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其发展态势正在逐渐加强。其技术不断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市场需求增长、政策支持加强,然而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包括技术难题、投资成本高等。在海洋环境下,这些难题将被进一步放大。

首先,海洋中的风暴、海浪、盐雾和海洋生物 等都可能对光伏组件造成严重损坏。特别是盐雾腐蚀和高湿度环境,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

其次,漂浮式光伏系统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也是一大难题。由于漂浮在水面上,光伏系统需要经受水流的冲击和摇摆,这对系统的结构和锚定设计提出了高要求。同时,电气绝缘和热斑问题也可能对系统的安全性能构成威胁。

另外,漂浮式光伏的维护 和检修 也相对困难。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对光伏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变得困难且成本高昂。特别是在深海区域,维护工作的难度更大。

最后,漂浮式光伏还面临着环境影响评估 的问题。在海洋环境中建设光伏系统需要对海洋生态、渔业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项目的环境可持续性。

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分为光伏组件、浮体系统、锚泊系统、电缆和控制系统等。

光伏组件 是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核心部分,安装在浮体上,并通过电缆与控制系统连接。为了确保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选择适合海洋环境的高品质光伏组件,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认证。

浮体 系统 是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它使光伏组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浮体是漂浮式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它使光伏组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锚固系统 用于固定浮体和光伏组件,防止其被风浪冲走,由锚链、锚具和连接件等组成,需要根据海洋环境和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和选择。

电缆 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浮体和控制系统,传输电能和数据信号。在海洋环境中,电缆需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能,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控制系统 是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大脑,它负责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和高效发电。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等。

漂浮式光伏所用到的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金属材料 在漂浮式光伏系统中主要用于结构支撑和锚固系统。例如,铝合金和不锈钢是常用的金属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海洋环境的恶劣条件,如风浪、腐蚀等。铝合金由于其轻质和防腐蚀性能,在浮体结构和支架中得到广泛应用。不锈钢则常用于锚固系统和连接件,因其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金属在海水中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可通过多种方法防治。主要策略包括使用耐蚀材料,如不锈钢或特殊合金,来增强抵抗腐蚀的能力。此外,在金属表面涂覆耐腐蚀涂层或进行电镀处理,形成保护层以隔绝海水。电化学保护方法,如阴极保护,也可有效防止腐蚀。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主要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电气系统的结构材料和浮体材料,如EVA、HDPE和各类橡胶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但是其抗老化、开裂、变色和性能下降的耐候性和环保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光伏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各大材料企业、组件企业积极联合研发新型高分子材料,例如聚氨酯和玻纤的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往往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更好的耐候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即光伏玻璃,其自身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但在海洋中易受强风、大浪、盐雾、高温、高湿等多种复杂的气候条件影响,导致破损、老化、发黄、雾化等一系列问题。海水蒸发形成的盐污和海鸟的排泄物在面板上也易形成污染。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自清洁涂层、提高安装和维护技术水平等,提升海上光伏电站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未来漂浮式海上光伏所用材料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高性能与耐久性:未来漂浮式海上光伏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将能够更好地抵抗海上恶劣环境的侵蚀,如风浪、盐雾、紫外线和高温等,从而确保光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发电效率。

轻量化与高强度:为了降低漂浮式海上光伏系统的建造成本和运输难度,未来所使用的材料将趋向于轻量化和高强度。轻质材料如高性能塑料、复合材料等将逐渐替代传统的重质材料,同时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环保与可持续性:材料制造商将更加注重使用可再生资源、低污染和易回收的原料,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此外,光伏组件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以实现整个生命周期的环保和可持续性。

成本优化:降低成本是推动漂浮式海上光伏广泛应用的关键。未来材料的发展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式,降低漂浮式海上光伏系统的整体造价。

智能化与自适应性:未来漂浮式海上光伏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例如,光伏组件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调整工作状态,以提高发电效率;浮体系统可以根据海况变化自动调整浮力和稳定性,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据了解,固定桩基式海上光伏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持续健全,试点实证经验不断积累;另外,多元融合的前景广阔,光伏将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淡化、制氢等多种能源或资源综合利用和融合发展;再者,综合考虑用海管理、资源条件等因素,固定桩基式海上光伏发展受限较多,因此发展将要走向更深海域。但目前漂浮式海上光伏经济性较低,技术有待突破。

整体来看过去一年,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海上光伏相关政策。从项目开发建设上看,海上光伏已从浙江起步,并逐渐在山东、江苏、河北和福建等多个沿海省份纷纷展开。海上光伏有望成为继大型风光基地和分布式光伏之外新的规模化应用市场。

推荐阅读

青岛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法

(一)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新材料、海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观测监测、海洋管理、海洋信息等领域,承担有关重大研究任务,开展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 2024-01-09

2024晶澳生态朋友圈跨年会 | 海上光伏新产品发布会成功召开

1月6日,2024晶澳生态朋友圈跨年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云集能源央国企领导、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头部企业高层、行业权威机构专家以及国际工商界组织负责人、知名媒体代表等数百位嘉宾,与线上众多观众共同见证晶澳科技的诸多重大成果与未来战略部署。 2024-01-08

2023海上光伏发展势不可挡!

近年来,国家及省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引导光伏走向蓝海。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2023年,有6个省市的24条政策中均提到了海上光伏项目建设的促进办法与激励手段。其中,山东省作为海上光伏探索的“先行者”,动作最快,力度最大。2022年5月,山东省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正式打响全国海上光伏“第一枪”,10个项目总规模高达11.25GW,广受行业关注。《山东省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方案》更是提出,将打造“环渤海、沿黄海”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高达42GW。 2024-01-08

天津市政府与中国三峡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1月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推动海上清洁能源开发,促进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化科教人才、海洋经济、装备制造、融资租赁、科技研发等领域务实合作,服务保障企业在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高层领导会商机制和具体事项协调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天津区域海上风电开发,加快海上风电光伏投资建设,积极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链提档升级,拓展陆上新能源+融合发... 2024-01-05

山东:优化海上光伏储能配置,补贴2023—2025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

优化海上光伏储能配置,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网的海上光伏项目,免于配置储能设施;2025年以后建成并网的,原则上按照不低于20%、2小时比例配置储能设施,可采用配建储能、新建或租赁独立储能、制氢等方式,其中符合条件的新建独立储能可优先纳入省级新型储能项目库。(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2024-01-03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