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我国自研“海洋勘探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

2023-12-21 14:2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海洋勘探 中国海油油气勘探

12月2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经过近3个月的作业,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勘探装备“海经”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完成2600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我国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我国自主海洋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拖缆地震勘探技术是世界上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最直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拖缆模式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海经”系统中的10条超过8公里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海面拖缆采集作业,60天生产时间里采集到40TB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为落实工区地质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运移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海油勘探副总师 徐长贵:“海经”系统成功完成超深水海洋地震勘探作业,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深水海洋拖缆地震勘探成套装备技术,为我国海上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对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意义。

“海经”此次作业区域平均水深2000米左右,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500米,勘探目的层最大埋深处5600米,打破了我国海洋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最大水深纪录。海洋拖缆三维地震勘探装备技术在能源勘探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此前世界上仅有三个国家具备此项装备技术自主研制能力。

中国海油技术专家 阮福明:“海经”系统实现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解决了制约我国海洋,特别是深海油气勘探技术与装备的瓶颈,全面提升了我国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对提升海洋油气装备一体化整体研发能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中海石油有限深圳召开2023年降本提质增效总结会暨成本分析会

12月22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简称有限深圳)召开2023年降本提质增效总结会暨成本分析会,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稳增长工作要求,总结年度降本提质增效成果,交流经验做法,系统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春明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强调要继续锚定生产经营目标,将降本提质增效贯穿管理全过程,不断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根基,在集团公司创... 2023-12-25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绥中36-1原油终端协助全力救助遇险渔民

12月15日下午15时5分,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绥中36-1原油终端收到葫芦岛市绥中县海上搜救中心紧急通知,告知终端码头附近有渔船遇险,需要协助紧急援救。 2023-12-22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召开海洋油气高质量发展科技论坛暨成立50周年庆祝会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海洋油气高质量发展科技论坛暨成立50周年庆祝会日前举行。会议回顾了上海海洋石油局50年来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团结凝聚干部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保障海域油气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中国石化海上千万吨级油气资源接替阵地再立新功。科技论坛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石油地质院校专家、上海局勘探开发、工程处室作主题报告。国家部委、上海市地方政府、合作单位、石油地质类高校等相关领... 2023-12-22

中国海油渤海片区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渤海油田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上线

近日,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审查通过,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作业协调部牵头研究开发的“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上线启用。作为中国海油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是国内海上油气田生产作业支持和应急指挥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率先在中国海油“五海”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调度和应急指挥的可视化、智能化、一体化,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赋能资源配置、资源运行、应急管理、协同运营,为生产作业支持提供智能辅助决策,实现了渤海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化从零到一的突破。 2023-12-22

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乌石23-5油田导管架吊装下水并安装就位

近日,广东首个近浅海油田油气上岸项目取得新进展,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乌石23-5油田导管架吊装下水并安装就位,这也是乌石油田群首个油气田导管架的海上安装,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联合湛江海事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油气田导管架顺利完成安装。 2023-12-22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