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南岸是浙江乃至全国的海岸带典型区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海岸带碳汇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变化剧烈、潜力巨大,其碳汇特征评估和价值核算对于全国开展碳汇评估和核算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在杭州湾南岸海岸带开展了109个现场点位共327个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和容重测试工作 ,获取了研究区189.13平方千米滨海湿地内碳库分布格局、碳储量、碳增量和价值量的分布特征,制作了32幅碳汇图件,编制了1套“碳储量-碳增量-价值量”核算清单 。
据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战略中心主任刘大海介绍 ,该研究项目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海岸带三级碳库体系、海岸带碳汇制图-价值核算技术、“碳储量-碳增量-价值量”清单编制方法 的海岸带碳汇全链条技术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等专家充分肯定该方案 :“这为全国开展海岸带蓝碳工作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宁波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杭州湾南岸海岸带蓝碳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高质量蓝碳发展可行性较强,碳汇价值亟待挖掘。
目前,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蓝碳储量和增量分别为69.63万吨/年和3.27万吨/年 ,滨海湿地碳汇价值量为186.61万元/年。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总体碳储量为114.88万吨 ,其中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碱蓬及光滩区域碳储量分别为6.33万吨、15.07万吨、13.70万吨、0.004万吨及79.7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