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吨106元! 2月28日下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最终落槌!
这场备受瞩目的拍卖会,共吸引了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和机构。据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的《蓝碳拍卖公告》显示,本次拍卖的是西沪港渔业一年的碳汇量,总计约2340.1吨,起拍价为30元/吨。 经过多轮竞价,最终,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106元/吨的单价、24.8万余元的总成交价竞拍成功。
该企业负责人王媛表示,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将重启,控排企业通过碳抵销及时完成履约的刚性需求将得到释放,此次购买的碳汇量将作为企业储备,用于将来碳抵销。
据初步估算,宁波象山的盐沼生态系统碳汇量达10.28万吨/年,以坛紫菜、海带为主的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约2.17万吨/年,以牡蛎为主的贝类养殖碳汇量约3.22万吨/年。此外,淤泥质滩涂、海岛植被、海域水体中也存储着丰富的碳汇资源。
“在全国首次以拍卖方式进行蓝碳交易,是想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加快‘海洋牧场’变‘绿色银行’。”象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吴志辉表示。
参与活动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表示,全国蓝碳首单拍卖是一个创举,利用碳汇交易激活海洋经济,对我国走向渔业碳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年军认为:“这次拍卖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蓝碳、了解蓝碳。此次拍卖对象山、对宁波乃至浙江的蓝碳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会发现生态效益是可以变现的,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希望这样的效果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蓝碳产业链的布局和规划,引领发展,拥抱蓝碳经济这一片大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