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如何加强海上风电海事监管——以广西省为例

2023-12-13 11:29     来源:《中国海事》、|数智海洋     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是公认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新装海上风电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海上风电不断向深海、远海发展,参加海上风电施工和安装的船舶数量快速增长,船舶安全事故也易发多发。因此,从海事管理视角,提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加强风电场防碰撞保护、提高海事监管水平的工作建议。

海上风电项目实施进程中的安全防碰撞措施

由于海上风机高大、醒目,船舶一般会避开风电场航行,但在特殊风况、海况和人为(误)操作等情况下,风电场的安全维护和警戒措施必不可少。广西海事局已要求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建立相应安全防碰撞措施。

(一)做好相应的监控和管控安排

从施工期起,就必须在风电场区域设置助航标志和警示标志,及时发布航行通(警)告。要求运营单位在监控值班室配备甚高频(VHF)、AIS、视频监控系统(CCTV)等,配备能随时在风电水域实施安全警戒的工作船只。条件成熟时,可采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监视风电场航标的工作状态。

(二)在风机上分层次设置专门的航标和警戒标志

根据《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规定》(GB17380—2020)设置风电场标志,每个外围重要设施(SPS)都应满足在任何方向上可见要求,闪黄色光,覆盖半径不小于5nmile,并且每个SPS之间距离不宜大于3nmile;每一风机单体需在平均大潮高潮面以上15m范围内设置水平黄色带,色带高度不小于2m,夜间闪烁莫尔斯信号U的一个或多个白光,要求在任何方向均可见。统筹考虑风电场区内风机照明装置、雷达应答器、AIS和雾号装置。

海上风电海事监管建议

北部湾海上风电建设和运营的全部生命周期里,海事部门应当以建设者的姿态融入海上风电场建设,一体化统筹构建海上风电安全管理新格局。

(一)铸牢“主角”意识,完善各阶段海事管理顶层制度设计

1. 在选址阶段,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海上风电场选址通航安全分析技术指南(试行)》要求,从风电场规划选址的源头上守住“安全距离”底线,并逐步总结形成广西北部湾沿海涉水工程选址通航安全分析指南类文件。

2.在审批阶段,建立海上风电勘察、施工、专用航标设置、航行警通告等风电场有关许可的会商制度,统一标准,优化流程,畅通与现场监管部门信息通报和流转渠道。

3.在施工阶段,制定海上风电作业人员基本安全技能标准及培训要求,研究制定《广西海上风电建设现场巡航监管工作指南》,明确监管模式、监管重点、检查频次及要求等。制定《广西海上风电场通航安全管理规定》,规范船舶航行行为和作业人员管理要求。督促海上风电场建设、施工和运维单位建立出海人员登记、培训、动态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出海人员出海前报告、海上紧急情况报告等。

(二)推动构建海上风电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

1.吸取周边海域风电项目事故特别是“福景001”轮沉没事故教训,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市两级政府发挥应急救援总牵头作用,将海上风电应急救援纳入海上应急搜救机制,加大装备投入和应急队伍建设。

2.畅通监管服务信息流转,优化内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能源、港口、海洋、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等相关部门及建设单位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海上风电场水上交通安全问题。

(三)不断完善电子围栏预警机制,强化对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推动风电场建设单位同步建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雷达站、VHF基站、CCTV、海上电子围栏等信息化监控设施,并实现与广西海事智慧监管平台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电子巡航为主、现场巡航为辅”的海上风电场水域长效监管模式。

1.不断完善电子围栏系统集成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为风电场施工及营运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保障风电场附近水域船舶的通航安全。通过AIS、雷达设备、VHF、声光预警设备等手段采集现场信息,实现海上风电全方位自主监控和自动预警,实现电子海图显示平台、风电水域智能监控和辅助决策等功能。通过集成电子海图系统、AIS、雷达、声光报警、VHF等功能模块,建设智能海上风电场管理系统。

2.构建海上风电电子围栏系统三级预警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自动监控与人为介入相结合的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当有船舶穿过蓝色预警线(一级警戒区)时,雷达和AIS捕捉到船舶信息,VHF电台发出语音播报信息,提醒船舶尽快驶离风电场水域;当船舶继续航行穿过黄色预警线(二级警戒区)时,自动触发预警系统,警示船舶尽快驶离风电场水域;当船舶未听劝阻,继续航行穿过红色预警线(三级警戒区)时,需人为干预驱离船舶,同时,CCTV开启(需联动后触发),跟踪监控船舶航行动态。

海上风电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大,监管要求高,五部委《关于加强海上风电项目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赋予了海事部门非常具体的工作职责和监管要求,海事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海上风电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节选自《海上风电海事监管对策建议》;原刊于《中国海事》2023第11期作者 | 莫卫华 广西海事局

推荐阅读

青岛卓建海上风电、光伏自动巡检系统正式上线!助力提升海上风电、光伏运维工作效率

青岛卓建海上风电、光伏自动巡检无人机智能飞行系统具有全自动飞行的特点,完全脱离对遥控器的依赖,巡检过程中可自动识别问题缺陷,利用无人机平台,搭载双光热成像镜头、高清可见光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可以方便快捷地对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组件进行巡检拍照, 实现热斑等故障和异常情况的AI识别,满足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厂家智能运维要求。无人机每日巡检作业量2-3平方公里,2天可完成人工45天巡检任务。 2023-12-15

三一重能:已组建海上营销团队 重点布局长江以北沿海省份

日前,在三一重能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三一重能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明。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表示,陆上风机的招标价除了个别大基地项目、大机型项目外已基本触底。虽然个别大基地、大型化项目价格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将逐步缩小,下降空间已不大,同时老机型价格已经成熟稳定。 2023-12-15

招标 | 中能建启动广西防城港298M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12月14日,中能建启动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标段二EPC总承包工程风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招标。该项目位于广西防城港,装机容量为289MW,拟采用34台8.xM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标段二EPC总承包工程风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 招标公告(招标编号:ZCNF00535-P-ZT-0002) 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广西防城港 2023-12-15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展望

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期发布《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对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本文摘取报告重点内容,以飨读者。一、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概况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64.3吉瓦,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7.1%,海上风电新增装机8.8吉瓦,同比增长16%。 2023-12-15

挪威Havfram Wind与德国能源集团RWE签署协议

2023年12月13日,挪威奥斯陆——正如2023年4月13日宣布的首选供应商协议所预期的那样,挪威海上风电工程公司Havfram Wind和德国能源集团RWE签署了一份为协议,RWE将为Nordseecluster海上风电项目运输和安装涡轮机。这些项目将德国北海东部的四个风电场场地结合在一起,总容量将高达1.6吉瓦。 2023-12-1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