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开幕后的几天来,中国馆成了前方记者每天必“打卡”的地方,在2500平方米的展区里有位“老朋友”也是中国馆的“新面孔”。下面就跟随《中国海洋石油报》记者去现场看看吧!
作为中国海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亮丽名片,“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首次亮相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这也是油气行业首次有展品参与到该馆的陈列中。
这座长5米、宽3米、高约2米的大型水面沙盘模型格外抢眼,两名来自平台的一线员工充当现场讲解员,为观众们介绍这座“大国重器”。
“‘太厉害了!’是我在现场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深海一号”平台员工高伟松利用海休时间当志愿者。“我们的展台非常受关注,大家都很好奇这么重的平台是如何稳稳地立在深海之上的。”不到三天的时间,他和同事已经接待观众超3000人次。
“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是本届进博会中国馆的主题。之所以被观展者称为“网红”打卡地,这背后是代表着中国制造“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
中国空间站、运载火箭、科学卫星、大型邮轮……上天入海的多项“国字号”成果记录着从0到1的步步探索。
“建好更要用好,‘硬科技’要靠‘硬实力’支撑。”高伟松告诉记者,目前,“深海一号”平台上的同事们正在着手准备开启第一次凝析油舱清舱作业。海休结束后,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回作业现场。
向国际对标,跟时间赛跑。海油人向海图强、奋楫争先的探索不止于此。
在中国海油第六届进博会论坛会场外,配备着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的“海洋石油720”物探船、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璇玑”、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深远海浮式风电“海油观澜号”、应用于恩平15-1油田的CCUS压缩机橇......静立其间,默默向观者讲述着中国海油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动人故事。
这些新装备、新技术不仅为保障能源安全增添底气,同时也是推动全球能源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