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及“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发布

2023-10-20 10:10     来源:中新网、数智海洋     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资源
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海洋合作专题论坛由自然资源部主办、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协办,主题为“共促蓝色合作 共奏丝路海韵”。论坛分为开幕式、专题交流和成果发布等环节,相关专家围绕“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复原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 3个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及“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来自所罗门群岛、塞舌尔、柬埔寨、埃及、韩国、马尔代夫、莫桑比克、索马里、斯里兰卡等有关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和智库,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代表200余人出席论坛。

《“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共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共商蓝色合作大计,共享蓝色发展成果,共建美丽蓝色家园。

——铸造可持续发展“蓝色引擎”。 促进有韧性和包容性的蓝色经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以清洁生产、绿色技术、循环经济为基础,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共同开展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估,支持海洋资源价值实现的多种途径。鼓励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可持续渔业等,使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惠及全人类。

——编制和实施海洋空间规划。 坚持陆海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提升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养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韧性。 加强对濒危海洋物种及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地合作网络,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健康评价,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

——促进海洋健康与清洁。 减少非必要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促进海洋垃圾、微塑料治理,反对核污染水排海,联合开展海洋环境评价,发布海洋环境状况报告,提高海洋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 高度重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滨海地区对海平面上升的关切,加强海洋缺氧、海洋酸化、海洋升温及热浪、极地冰雪融化、海气交换与全球碳循环、海洋碳汇机理和标准等研究合作,强化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提高缓解和适应能力。

——深化海洋科学技术合作。 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共建海洋科技合作平台,联合开展海洋观测、调查和研究项目,共建共享海洋观测监测网,促进海洋技术标准体系对接与技术转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工具。

——提供海洋公共服务。 支持“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洋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海底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上互联互通水平,建立海洋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共建重点海域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报产品,共同应对海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升公民海洋素养。 保护海洋传统文化,尊重滨海原住民习俗,开展海洋教育与文化交流,促进海洋人才联合培养,打造区域和全球海洋教育工作网络,加强涉海智库、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尊重各国多样化的海洋发展理念,利用好各类双多边机制和平台,解决共同关心的海洋问题,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使蓝色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包含4方面内容:

一是海洋合作专题论坛期间和前夕签署的双边合作文件。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越南、阿根廷、智利等国分别签署了政府间或部门间海洋或南极等领域合作文件。

二是中方打出的合作举措。 包括持续实施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未来3年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500个海洋和地学能力建设培训名额;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建共享南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提供海啸预警服务;推出海洋发展合作支持项目、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支持项目;推动援助巴基斯坦瓜达尔海水淡化厂项目;设立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人员培训计划;倡议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防灾减灾联盟等。

三是支持建立的合作平台。 包括支持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推动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建设中葡海洋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长效化机制化;建设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机制化举办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全球滨海论坛、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等。

四是合作项目清单。 包括与孟加拉国、柬埔寨合作编制海岸带规划;与斐济、汤加、瓦努阿图等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下小岛屿国家海平面上升状况报告》;与有关国家共同开展微塑料问题研究;创建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共同制修订海水淡化相关ISO国际标准,推动标准互认;与国际组织共同发起“蓝色市民”倡议,举办蓝色市民能力建设培训等。

推荐阅读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试行)》通知

为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确保沿海各地各级自然资源(海洋)执法机构和海警机构公平、公正、合理实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政处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国海警局会同自然资源部制定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试行)》(以下简称《基准》)。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2023-10-23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在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海洋合作的重视。各国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共促蓝色合作 共奏丝路海韵”主题,深入交流在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发展机遇。 2023-10-20

在北极圈感受“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热度

人迹罕至的北极圈内储藏着丰富天然气资源。俄罗斯北部亚马尔半岛和格达半岛是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深入北极圈部分,这里坐落着中俄共同打造的“冰上丝绸之路”重点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简称“亚马尔项目”)和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简称“北极2项目”)。赴实地探访,在北极寒风中,记者感受到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热情。 2023-10-19

哈国家油气公司同中国海油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National Company KazMunayGaz JSC)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CNOOC)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10月16日北京举行。哈国家油气公司董事会主席马赫祖穆•穆尔扎哈利耶夫和中国海油集团董事长汪东进签署了文件。 2023-10-19

《2022年南海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报告》发布

日前,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发布《2022年南海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南海区海洋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南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22466.3亿元,同比增长5.4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74%,同比增长0.17个百分点;占南海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3.85%,同比增长0.15个百分点。南海区海洋经济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提升。南海区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为2.93亿元/千米,同比增长5.43%,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单位岸线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4.42亿元/千米、1.40亿元/千米 2023-10-1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