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6日,集团公司2023年开发技术座谈会在北京金湖会议中心召开,会议进行了中国海油2013年-2022年“国内海上十大开发关键技术、十大高效开发油气田”表彰仪式。研究总院牵头攻关的“海上油田水驱油基础理论及预测方法”、“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2项技术创新成果和参与联合攻关的“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有效开发技术”“海上油田整体加密综合调整关键技术”等7项创新成果荣获中国海油“国内海上十大开发关键技术”荣誉称号。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出席会议并为获奖技术颁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周心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福街,集团公司副总地质师兼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米立军,研究总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开发)苏彦春等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海上油田水驱油基础理论及预测方法
针对现有行业常用动态预测方法不适应海上“双高”水驱开发油田开发实际需求的问题,研究总院联合天津分公司、深圳分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国家重大专项、集团公司重大项目、有限公司科研课题,历时20余年致力于用基础理论解决油藏工程方法问题,发展并完善了第四代水驱油基础理论与动态方法。水驱油基础理论将水驱基础微分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推动水驱油基础理论持续向纵深发展;创新提出Welge系数、童氏图版系数和单位液量的产量变化率三个参数,进一步巩固完善了油藏工程方法;形成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改进童氏图版、理论水驱曲线三种新方法,可替代常用水驱动态预测方法,拓宽了适用范围,提升了预测精度。十年来推广应用至百余油田,支持全海域精细产液结构优化200-300井次/年、智能流场调控超2000井次/年,实现累增油超1000万吨。相关理论成果被国际能源公司哈里伯顿推出的商业软件PEOFFICE集成应用,在国内外诸多石油公司应用。本创新技术为海上在生产油田“两提一降”重大工程标志性成果,助力提升集团公司在生产油田精细化管理水平。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合物驱是海上“双高”、“双特高”油田水驱后进一步挖潜的必由之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潜力巨大,研究总院、天津分公司、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攻关,从0到1、1到N,开创了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模式与理论,形成了适合海上油田的聚合物驱全过程油藏方案跟踪优化、稠油耐盐抗剪切聚合物驱油剂研发、平台聚合物高效配制、含聚采出液高效处理以及聚合驱注采能力保持等5项关键技术。以上技术率先在绥中36-1油田成功开展先导试验,开创了全球首个海上早期聚合物驱试验,后续在锦州9-3油田、旅大10-1油田扩大应用,目前实现累增油798万吨,提高采收率7.2%,高峰年增油80万吨/年,为老油田“双高”、“双特高”阶段实施“两提一降”闯出了一条高效之路。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奖共2项,各种省部级奖21项,荣获“中国石油石化科技创新十大进展”等多项荣誉。
本次会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集团公司“1534”总体发展思路,总结十年来开发生产成功经验,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明确了今后发展方向和技术路径。研究总院科研人员将会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持续推动领域性、前瞻性前期研究,扎实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推动实现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开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油气资源供给保障中心建设落实落地,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