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青岛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完成2479.4亿元

2023-08-18 13:42     来源:青岛日报     海洋经济海洋渔业

海洋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座城市海洋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海洋发展的态势。

近日,青岛公布2023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完成2479.4亿元,同比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33%,海洋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是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攻坚突破年”。立足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的基础上,青岛进一步完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打法和实施路径,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速突破。

海洋一产、海洋二产平稳增长,海洋三产加力提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今年以来,青岛海洋系统树立大海洋工作格局,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攻坚突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海洋产业呈现海洋一产、二产平稳增长,海洋三产加力提速的发展态势。其中,海洋一、二、三产分别增长2.9%、5%和10.5%,三大产业占比为2.4:47.3:50.3。

具体来看,海洋渔业产量、产值实现“双增长”。上半年,青岛水产品产量完成37.8万吨,同比增长2.34%,渔业产值增长3%,实现产量、产值“双增长”。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完成4.5万吨,增长6.79%;海水养殖产量完成32.9万吨,增长1.78%;淡水产量0.4万吨,同比增长0.86%。

海洋二产延续平稳增长势头。在海工方面,中海油青岛海工完成我国最大规模海上岸电应用项目导管架陆地建造工程,流花FPSO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新松自动化、天时海洋石油装备等AGV订单、吊机业务持续上扬……依托于此,青岛上半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在船舶方面,青岛造船及相关配套产业订单充足,中船发动机、青岛造船厂等企业营业收入大幅提升,青岛双瑞深化布局双燃料船LNG供气系统业务,青岛上半年船舶工业增加值增长20.1%。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上半年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5%。海洋药物板块受药品集采影响,部分药企产品售价降低,总体承压。但在海洋生物功能制品板块,海大生物、聚大洋藻业、颐海产业等企业销量明显提升,总体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此外,涉海材料制造业表现良好,中远佐敦、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船舶防腐防污涂料业务增长较快。

海洋三产加力提速,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上半年,海洋三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7.4%。其中,海洋交通运输综合实力稳步增长,上半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长9.7%。港口能级持续提升,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9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5.3%和11.7%,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三位。海铁联运量达115.2万标箱,保持全国第一。龙头航运企业加快发展,山东港口航运集团集装箱、散货、油品等业务处于上升期,上半年企业营收实现快速增长。山东海运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德国莱茵集团等建立长期散货、油品运输合作,运力规模达国内第三位。海洋旅游业快速恢复增长,上半年,通过铁路、民航、高速公路等入青人数和车辆数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海上游项目持续升温,暑期旅游旺季以来,客运船舶累计航行5万余航次。邮轮复航进程加快,“蓝梦之星”号计划10月份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起航。

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涉海规上企业突破2800家

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奠定了海洋经济发展根基。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青岛坚持项目先行、培大扶强、政策赋能,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进一步突破发展。

从发展逻辑上来说,青岛正围绕海洋重点产业,不断创新优化项目推进路数打法,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度赛绩,将项目调研贯穿始终”的项目推进机制,开展了全市海洋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组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亮绩”“赛绩”综合考评,深入一线调研走访,以务实举措激发海洋系统干事创业激情活力,着力推进和落地一批支撑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出台一批支持政策,助推海洋产业快速突破。例如,依托国信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重点企业深耕深远海,加快推进“国信2号”养殖工船、“深蓝2号”深远海网箱等重点项目,研究制定支持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深远海养殖、水产种业两个专项意见,打造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样板。

这样的布局和体制机制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海洋渔业方面。当前,青岛正强化海洋领域政策、规划、法规引领,全面梳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政策、平台、项目和资源,作为对上争取和出台政策的依据。同时,加快编制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和《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谋划建设海洋产业特色园区,力争在海洋产业布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治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引领性、制度性举措,有力支撑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

而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海洋部门统筹规划、靠前服务密切相关,也离不开海洋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推动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业务化运作,做好涉海企业名录更新、重点企业监测、经济统计核算、海洋产业分析等全链条重点工作,加强涉海企业监测联系,帮助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陆基产业园、鲁海丰冷链物流基地等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发展问题,服务海洋企业平稳运行。据初步统计,目前青岛涉海规上企业已突破2800家。

这是一个新的突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年以来,青岛加快实施海洋产业和冠军企业倍增计划,从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等维度,梳理一批海洋经济重点单位,组建“海洋之星”龙头企业阵容,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计划定期组织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推动“小升规,规做优,优上市,昂龙头”的梯队培育计划,形成海洋企业千帆竞发的活跃氛围。

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力度,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不断培育海洋经济“生力军”。同时,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加速推进海洋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海洋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攻坚突破。

推荐阅读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孟加拉国海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2023年8月9日,孟加拉国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海事大学执行校长穆罕穆德·穆萨海军少将和特别代表纳茨穆尔·哈桑指挥官一行对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进行访问。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彭伟与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海事大学执行校长穆罕穆德·穆萨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教育和研究合作协议》,开展“海洋空间规划+蓝色经济”合作研讨,积极落实两国政府间签署的《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3-08-16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在广东整体建成!

8月12日,全球首台搭载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养殖网箱的风机在广东阳江成功吊装,标志着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整体建成。该设备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风机吊装后,将在离岸近百公里、水深近五十米的深远海环境中开展金鲳鱼、石斑鱼等高品质鱼种智能化养殖,并在全球首次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作为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方案的关键装备,明渔一号在全球首次实现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域、结构、电力、... 2023-08-14

山东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全国居首!

日前,自然资源部网站发表一系列文章,回顾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情况。上半年,全国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提到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势较好,其中,文中提到的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等山东制造的高端海工项目,可谓亮点颇多。12家海洋领域企业完成上市在海洋传统经济方面,文章披露,上半年... 2023-08-11

“第九届中国海洋公共管理论坛”会议(第一轮通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海洋治理现代化水平,亟需推进海洋公共管理研究。与此同时,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处于快速发展之中。2023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发布《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指导性目录(2023年)》,新增了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全球治理等二级学科,从而拓展了公共管 2023-08-08

上半年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

记者5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上半年,全国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表示,整体来看,上半年,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加快推进,海洋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崔晓健介绍,上半年,海洋传统产业稳中有升。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6%。全国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 2023-08-07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