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赤湾的海洋工程建造场地码头,一批“擎天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些钢柱高度超七层楼、筒体直径达6.5米、需要12个人才能将它环抱。
钢柱的学名是吸力锚,由筒体、顶盖、铸件吊耳、锚头链等部件组成。工作状态下,吸力锚深深扎根海底并通过锚链与浮在水面上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紧紧相连,帮助没有动力的船舶稳稳固定,被喻为FPSO扎根大海的“定海神针”。
“吸力锚”顾名思义它的奥秘就在于中间空心的设计,安装于锚顶部的吸力泵将锚内的海水向外排出,使其内外形成压力差,到达指定深度后,吸力锚将嵌入深海海泥中牢牢吸附在海底。
单个吸力锚入泥深度达21米,受到的拉力达到2500吨,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锚链的另一端挂着1500多辆小轿车。它们也是国内目前入泥最深载荷最大的吸力锚。
实力如此强大的吸力锚这次面对的考验也不小,它拴住的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所在的海域风向多变、海况复杂,同时FPSO本身就面临着直径大、吃水浅带来的系泊难题。要想在这里就位,唯有靠多点系泊一起发力。此次安装的吸力锚共12套,4个成一组,分布在FPSO的周围给它满满的安全感。除了数量,同样决定“安全感”的还有连接的质量。整个吸力锚最关键的受力部件是筒体与锚链连接处的铸件吊耳,本次吊耳直径达395毫米,相当于3尺7的腰围,是中国海油目前最大直径的铸件吊耳,完全由我国自主生产,其芯部各项性能参数优于行业标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
7月5日,这12套吸力锚在作业海域完成了2组8套的安装施工。7月中旬将完成全部海上安装,等待FPSO的到来,届时将牢牢守护大船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