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李双成教授:应加大对于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2023-07-11 09:24     来源:《风能》杂志     海上风电
2023年6月28日-29日,第八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迎陆博士代表李双成教授,在题为“海上风电的气候与生态环境效应”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我国关于海上风电研究成果在全球位居第一,然而,对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效应关注较少,远不及欧美一些主要国家。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大对于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

以下为演讲的主要内容:

海上风电是我国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抓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显示,要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十四五”期间,各地出台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模已达8000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装机将超过2亿千瓦。《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显示,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8GW,累计达到26GW,全球海上风电主要由中国驱动。

海上风电研究方兴未艾。我们项目组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完成了《中国风电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报告》。通过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offshore wind farm”与”ecological effects” 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or “ecosystem”等相同或者相近的主题词进行搜索,结果发现,2009-2023年共计发表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效应相关的文献258篇,呈现逐年波动上升趋势。在中国知网上查询,也发现了类似的研究文献增长态势。

对比发现,我国关于海上风电研究发文在全球位居第一,这与我国风电在全球地位一致。然而,关于我国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效应的关注较少,远不及欧美一些主要国家。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大对于海上风电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通过对web of science关键词演进脉络,2009年以来,关键词共现频次最多的是“海上风电场”、“可再生能源”、“影响”、“北海”、“渔业”、“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海底噪声”等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为使海上风电成为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典范,噪声、电磁辐射问题和生态效应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上风电场噪声在准备期主要通过物理勘探以及爆破清淤等行为产生,施工期主要通过打桩、船只运输产生,运营期主要通过风电机组转动产生。对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进行了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单个风电机组噪声能级较低,声压级在81-101 dB之间,甚至低于背景噪音,在海况较差、风速较高的情况下,风电机组噪音会完全被背景噪音所掩盖。噪声对海洋生物在掩蔽通讯、改变生理行为、听力损害等方面产生影响。研究一致认为海上风电建设期对不同海洋哺乳动物具有不同的听觉损伤临界距离,运营期海上风电对海洋哺乳动物影响较小且可以恢复。

海上风电机组、升压站和海底电缆是海上风电主要的电磁辐射影响来源。海上风电机组、升压站处于海面之上,电磁衰减较快,对海洋影响较小。海上风电的输电电缆是主要电磁辐射影响来源,对捕食者和猎物互相作用影响,引起回避、吸引和迁移等行为。已有研究表明,整体上海上风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有限。不过,未来仍需大量的长时间实测研究予以证实。

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期间通过扰动海底沉积物影响水质,进而影响到鱼类、寄生物,运营期噪声可能影响鸟类迁徙。但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生物也有积极作用,例如形成人工鱼礁效应,创造了藻类和底栖生物栖息地,吸引新的鱼类和更多哺乳动物。研究证实,不同栖息地种群通过交换卵、幼虫和成体的扩散相互关联,为卵、幼虫等提供固着场所,发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会因为人工鱼礁效应,比建设之前增加。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海上风电是低碳绿色的。以中国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为例,对于每单位(1 kWh)的电力供应,与燃煤发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显著的能源和环境效益,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96%和97%;与光伏、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场相比, 海上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依然具有一定优势。生命周期阶段来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集中在风力发电上游,即风电机组生产与运输阶段和风电场建设阶段。风电场的设备占总能耗的91.23%,建设施工占8.72%; 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吊装施工占温室气体排放的 31.11%,风电机组和塔基分别占 21.37%和 39.21%。针对海上风电开发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需要做到生态环境友好型海上风电机组装备研发,创新风电机组装备织造,研制低噪音装备;研发风电机组绿色防腐技术,涂抹海洋防腐涂料,减少海洋环境污染;进行海上风电前期科学选址和优化布局,避开鱼类产卵和鸟类迁徙路线;建立数字化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全域感知海上风电物理和生物,建立海上风电的数字孪生系统,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模拟;安装雷达检测系统,监测风电机组附近鸟类飞行动态和距离,从而控制风电机组的转动与否,最大可能避免鸟类碰撞;建立海洋生物保护协会,致力于解决海上风电和海洋生物之间的冲突,并可以提供相关研究资金;提供行业指南和咨询,为风电设施的选址提供专业的指导方针,将对海洋生物的威胁降低到最低水平。

推荐阅读

总造价约10亿元“海龙铭”号船机在阳东区注册落地

海龙铭号船机由挪威ST公司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总造价约10亿元,是同期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海洋工程船机,现已在阳东区注册落地的海龙铭(阳江)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在海上风电抢装潮中,海龙铭号参与了阳江市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项目的风机基础安装、风机安装和安全应急保障等工作,为阳江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海龙铭号能够在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海域满足多种作业需求,包括饱和潜水作业、深水勘察作业、... 2023-07-12

汕头市举办海、陆、空全方位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演练

7月11日上午,汕头市海上搜救中心在南澳前江湾水域举办2023年汕头市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练。据悉,此次演练是近年来汕头市举办的海、陆、空全方位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演练,是汕头市首次海上风电综合应急演练。海事、救助、海警、海洋综合执法、医疗、港航等部门和风电企业、水上搜救志愿者等共出动15艘船艇、1架直升机、1辆救护车、100多人参加演练。演练模拟风电平台船冠源一航在南澳华能勒门(二)风电场施工作业期间,收到台风预警信号后启... 2023-07-12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与武汉船机联合开发的新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设计获得ABS原则性认可

近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与武汉船机联合开发的CHI-SEU8500-XH新型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设计获得了ABS原则性认可。该型风电安装船依托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和武汉船机双方各自优势,联合设计。船长136米,船宽50米,型深10米,设计吃水6.6米,设计水深70米,桩腿长度120米。入级符号:该船满足国内沿海主要风场环境条件,选取风、浪、流条件较为苛刻的南海北部及东海南部沿海海域作为设计基础。配备有1500吨主吊,主吊钩可达主甲板以上153米,甲板作业面积4500平方... 2023-07-12

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清洁能源规模发展的适应性 构建新能源发展的坚强主网架

连日来,南方区域用电负荷持续走高。7月10日,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达2.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7月11日16时50分,南方电网统调负荷达2.272亿千瓦,再次创新高,较前一天增加148万千瓦。其中广东7月10日最高电力负荷达到1.39亿千瓦,创下今年新高。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保供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南方区域电力需求逐步恢复。数据显示,南方电网统调负荷突破2亿千瓦较去年提前36天,5月底以来最高负荷已多次接近历史峰值。据南方电网初步统计:今年1—6... 2023-07-12

全球首座浮式海上升压站筹备中将在2030年左右建成

近日,丹麦海工企业Semco Maritime的高级副总裁Jacob Øbo Sørense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首座浮式海上升压站将在2030年左右建成。他表示,目前浮式海上升压站还有多个关键性的难题要解决。首先,浮式海上升压站没有设计规范,只能参考船舶、固定式升压站、FPSO等的设计规范。其次,为配合送出,需要有成熟的高压动态电缆设计和制造技术。第三,需要有合适的港口用于建造、运输和安装。在观念上,人们不应该认为浮式海上风电和固定式海... 2023-07-11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