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大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逐梦蓝海的澎湃激情

2023-02-28 10:50     来源:新华社     海洋装备海洋生态
创新驱动,打造海洋装备制造集群

向海图强,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大连依托创新驱动,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向中高端攀升。

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船、智能大型特种勘探船、300至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集装箱船……大连拥有大连造船等三大船企,建有5个船舶配套园区,基本形成了集船舶建造、修理及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船舶工业集群。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先后研发成功。

黄海之上,300多座高约百米的“大风车”傲然耸立,巨大的风电机组叶片不停转动。这是并网不久的中国华能集团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址项目,也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7.3亿千瓦时。

在大连华锐重工铸业有限公司,一批海上风机前机架铸件产品正在紧张加工,300件大型铸件产品加工完成后,将通过海运出口法国。公司总经理孙福俊说:“订单已排产到今年年底,需求出现井喷,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地干,今年预计出产高端铸件产品11.5万吨,产值超14亿元。”

通过海洋科技有效带动,大连海洋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大连市科技局局长原驰说,大连将聚焦海洋技术攻关和未来发展方向,建设高端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瞄准世界海洋科技前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先的创新突破成果。

生态优先,守护和谐共生海洋家园

在黄海深处的大连市长海县,马达声中,渔民驾着小船,带着记者驶向深海。黛蓝色的海面上,浮筏和网箱一字排开,看不到边际。这些密布的网箱是当地海洋牧场中的智能化深海鱼类生态养殖网。

“海洋牧场避免了近海养殖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我们发展海洋经济,首先要保护好海洋生态。”大连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史明强说。

大连复州湾,海风阵阵,鸥鸟翔集。

岸边绿植和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多年不见的海鸟也在这里安家筑巢,越冬觅食。每到周末,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到这里享受滨海时光,很难想象这里曾被大大小小的养殖圈池切分得支离破碎。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蔡洪春说,作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开始,大连启动复州湾生态修复项目,共修复岸线17.1公里,恢复滨海湿地414.2公顷。

目前,大连正深入打好渤海、黄海(大连段)综合治理攻坚战,2023年底前完成789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推动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连以港立市、因海兴市。未来,大连将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分布,推进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功能区建设, 推动形成‘核心引领、特色集聚、协同联动’的空间格局,引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连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推荐阅读

建设中的东营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近日,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超大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制造现场,多台打桩机正在繁忙地作业,数辆工程车往来穿梭。 2023-02-28

国内首艘双模式高速风电运维船于江苏首次出海

2月23日,国内首艘30米级CAT-SWATH双模式高速风电运维船于江苏省如东县首次出海。该运维船针对传统双体船在复杂海况下适航性差、出航率低的缺点进行了改良,在航速和靠泊能力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运维产业向个性化、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 2023-02-28

5000吨全回转起重船项目合同签订

2月26日,振华重工与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签订5000吨全回转起重船项目合同。 2023-02-28

国内单体最大海上升压站粤电阳江青洲一海上升压站完成结构大合拢

近日,随着第四层最后一个分段平稳落位,振华重工参建的国内单体最大海上升压站粤电阳江青洲一海上升压站结构大合拢圆满完成。粤电阳江青洲一海上升压站共四层(含甲板层),该升压站最大轮廓尺寸约为60.0米×50.1米,总重量约为6700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海上升压站。振华重工负责其上部结构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及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 2023-02-28

“十四五”时期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仍是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成长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海洋经济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 2023-02-28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