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装备 海洋牧场 碳捕捉封存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 海上能源岛 岸电 海水淡化 海洋观测 示范项目

风渔融合 | 人工鱼礁用于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开发的两种技术模式

2025-10-16 14:29     来源:数智深蓝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
将人工鱼礁置于海上风电基础周围可有效降低结构物受冲刷风险,因此,将鱼礁场布设在风电场内是融合开发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一种可行方案,但其经济性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首先从场址和投资规模角度分析了海上风电场与人工鱼礁场融合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两种鱼礁投放模式,即全域均匀投放(鱼礁场)模式与绕桩排布(防冲刷)模式。

从用海需求、成本对比、生态需求和防冲刷需求多方面分析,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实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开发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基于此,提出融合开发的两种技术模式,即全域均匀投放模式与绕桩排布模式。

一、可行性分析

1 用海需求及空间适配性分析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对场址的需求相似。表1中展示了我国部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项目的水深、用海面积等信息。虽然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海域水深略深于海洋牧场项目,但差别不大。广东及海南海域部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选址离岸边距离基本类似,如图1所示。人工鱼礁使水深变浅,影响通航,而海上风电场也对通航船只有一定限制,因此,二者均会影响近海的海运航道。从综合用海角度看,二者融合开发是节约近海空间的有效手段。

2 融合开发的投资成本及规模适配性分析

海上风电场的场址规模和总投资远大于使用人工鱼礁的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场的占地面积通常为数十平方千米,投资额一般在数十亿元,如用海面积26.3平方千米的浙能台州1号海上风电场投资额约42亿元;海洋牧场的用海面积相对较小,一般为数平方千米,投资额通常在数千万元,如用海面积4.1平方千米的葫芦岛连山湾海洋牧场项目投资额约7000万元。因此,二者在融合开发时,海洋牧场可被视为海上风电的附属工程。

3 生态需求

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会对场址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应控制对环境的影响,为控制海上风电场对生态的影响,通常需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废弃物处理和生物增殖,即用于生态补偿,这部分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1%~3%。人工鱼礁具有良好的生态养护效果,能通过流场效应、饵料效应和遮蔽效应吸引生物、促进生物繁殖,且人工鱼礁场址和海上风电场址多位于水深50米以内的浅海区域,因此,可作为海上风电场生态补偿工程。

4 防冲刷需求

海上风电场的风电桩具有防冲刷需求。在波浪和海流的作用下,风电桩周围会产生倒锥形的冲刷坑,导致风电桩基础不稳,可能造成损失。抛石防护是一种常用的防护方法,通过人工抛投块石、卵石等石料,在指定区域堆砌形成防护结构,虽成本较低,但存在易流失、易形成二次冲刷、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人工鱼礁通过改变周边海域流场,减少波浪和海流对风电桩基础周边海底的冲刷,实现防冲刷的目的

二、融合开发的两种模式

投放人工鱼礁实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开发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鱼礁场模式,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直接融合,在整个海上风电场按照人工鱼礁场所需要的密度均匀布设人工鱼礁,将整片海域建设为鱼礁场;另一种是防冲刷模式,以防冲刷为主要目的,在风电桩周围布设人工鱼礁。鱼礁场模式在整片风电场海域以人工鱼礁场所需要的密度布设人工鱼礁,使整片风电场海域因投放人工鱼礁而实现渔业增产(如图2)。而防冲刷模式仅在风电桩周围布设防冲刷所需要的人工鱼礁(如图3b),在风电桩周围形成多片受到鱼礁影响的增产海域(如图3a),所需人工鱼礁量较小,初始投入低,但每年的渔业收益较鱼礁场模式更低。

来源 | 本文节选自《人工鱼礁用于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开发的经济性研究》;原刊于《中国渔业经济》;2025年第5期

作者 | 季以恒 李晗 高源 袁兢  清华大学

推荐阅读

全国首个吸力筒基础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盛唐一号”投产

9月11日上午,我市首个海洋牧场“盛唐一号”在南澳海域投产 。这是 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依托大唐南澳海风场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吸力筒基础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也是汕头市探索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将助力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委副书记赖小卫,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刚等出席投产仪式。 2025-09-15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揭阳海洋牧场“龙宫号”成功投运开启风渔融合新实践

海洋能源网获悉,9月5日,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揭阳海洋牧场龙宫号在广东揭阳神泉海域顺利安装就位,这标志着广东揭阳首个风渔融合试验项目正式下水投运。龙宫号坐落在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50.2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场内,离岸约30公里,总投资1.28亿元。这是国家电投深耕海洋经济、积极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建设、探索水上绿电、水下粮仓海洋资源立体开发新路径的具体实践。龙宫号采用桩基础重力式结构,整体长46米、宽46米、高56.8米,重约3822吨,养殖水... 2025-09-09

广西: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探索“海上风电+”应用场景

近日,广西公布《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链延链拓链。在新能源及储能产业链。 推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开发及重大技术攻关,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支持风电、光伏发电企业配套建设储能设施,鼓励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储能电站。做强风机、叶片、塔筒等核心产品,协同发展中厚板塔筒用钢、叶片复合材料等配套材料,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氢能+文旅”、“ 2025-08-26

《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

海洋能源网获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推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开发及重大技术攻关,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力度,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支持风电、光伏发电企业配套建设储能设施,鼓励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储能电站。源文件如下:广西制... 2025-08-25

莱州湾“风渔融合”新模式!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海上风电正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生力军”。位于山东烟台莱州湾的我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自2022年底全容量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22.22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约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养殖业年收入近亿元。这不仅是产业融合的典范,还创下从开工到发电仅156天的行业纪录!作为中广核与地方民企诚源集团的混改重点项目,该项目由央地合力推动,展现了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活力。 2025-08-20

阅读榜